維骨力防骨鬆、老了倒退縮?醫師破解5大迷思

60,978 收藏1
【早安健康精選書摘】一般民眾對骨質疏鬆有許多迷思及錯誤的觀念,其中最常見的錯誤觀念是:吃維骨力,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維骨力其實是在治療骨關節炎,所以維骨力吃得再多,也不會讓骨質疏鬆變好。

八十多歲的桃嬤,一向討厭看醫生,每次都跟陪她看病的女兒碎碎念:「看醫生要等很久耶,看完還要吃好多藥,又要花錢,很累啦。」

但幾個月前,桃嬤感冒、發燒一直好不了,家人堅持她就醫,結果檢查出是肺部感染,最後不得不住院治療。無法站立的她,都坐著輪椅接受檢查。

她抱怨背部很痛,等照了X光後,才發現四十多公斤重的桃嬤,因為骨質疏鬆症,已經導致脊柱壓迫性骨折。

桃嬤聽到女兒轉述病情,驚訝地說:「什麼是骨質疏鬆症?我聽都沒聽過。我不就是姿勢不對,然後加上老了嘛!」

幸好經過骨質疏鬆藥物,及搭配止痛藥後,桃嬤的背痛緩解了。出院後,她也乖乖固定做復健,情況已經愈來愈好。

桃嬤的女兒笑著跟我說:「我媽現在很期待看醫生喔。因為她說醫生人好好,讓她的背不再痛。」

像阿桃嬤這樣不了解壓迫性骨折是骨質疏鬆所造成的例子很多,甚至有時連醫生也都會「遺忘」骨質疏鬆症對病人可能造成的傷痛。

七十多歲的阿財伯因為肚子痛住院治療,當我為他照腹部X光時,除了發現他腸阻塞,還看見他的脊柱有壓迫性骨折,這些,阿財伯及他們的家人都不知道。

當我告訴阿財伯時,阿財伯還很不高興地說:「不要騙我了啦。我只是老倒縮,又不會痛,沒事啦!」

但在後續的檢查裡,我發現阿財伯的骨密度也很低。阿財伯當然還是覺得這有什麼關係,一直到我解釋骨鬆可能造成骨折後,阿財伯才願意接受骨鬆藥物治療。


被「嚴重忽略」的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簡單來說,就是骨的品質變差,骨頭變成有很多洞,骨鬆後就會容易骨折。

在台大醫院的老年醫學部病房,曾經做過一個非正式的調查。大概每十床新住院的病人,如果仔細去看他們之前照過的X光,會發現大約有三床,因為骨質疏鬆而已經造成壓迫性骨折。

不過,這絕大多數的病人都不知道,因此也沒有尋求進一步的治療。換句話說,就是大多數人都忽略了。

脊柱壓迫性骨折的病人,差不多只有四分之一會有背痛等症狀,所以很多人是在因為其他原因做胸部、腹部X光時,才「順便」發現壓迫性骨折的。

雖然X光科醫師有打診斷,但病人看病、住院的原因可能是肺炎、腹痛,在住院過程中,一般並不會去處理骨鬆問題,而到了門診時,如果看的醫師並不是骨鬆的專家,可能也不會處理,骨鬆就會被遺忘在茫茫的醫海裡。

近年來,世界骨鬆基金會推行一個攔阻骨折的運動,希望利用個案管理師,執行「骨折聯絡照護服務」(Fracture Liaison Service, FLS)。不管是住院或門診的病人,一旦發現脆弱性骨折,合作醫師就會通知個管理師收案。依流程,在病房或轉介骨鬆門診,進行後續的評估與處理。

這樣的模式,目前台大醫院總院、北護分院,分別還因此獲得世界骨鬆基金會金牌級與銀牌級認證,而高雄長庚醫院也正在進行。

我因為從事骨鬆研究,在門診中,我發現骨質疏鬆的案例很多。一個門診若有五十個病人,至少有二十人與骨鬆有關。

會來看骨鬆門診的病患,除了擔心自己有骨鬆而來掛號外,有些是經由問卷或其他篩檢發現,不過,有時我們也會建議門診原來看慢性病的老病人,做自費骨密度的篩檢。

另一種則是來自健檢中心,當他們發現健檢者有脊柱壓迫性骨折,或者骨密度已經很低時,也會轉介到門診。

一般民眾對骨質疏鬆有許多迷思及錯誤的觀念,造成骨質疏鬆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影響國人的健康。

骨質疏鬆有哪些迷思呢?

1 吃維骨力,不能預防骨質疏鬆

第一個迷思:骨質疏鬆不是靠吃維骨力就可以預防的!

醫生在病房、門診時,常遇到老人家骨頭不好,他們都會說:「可是我都有吃維骨力呀!」

可見不少人都以為維骨力是顧骨頭,以為吃維骨力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維骨力其實是在治療骨關節炎。(同場加映:蘋果、黑豆可護膝?快吃這8種天然好食物遠離關節炎)

維骨力的目標是軟骨,而骨質疏鬆是硬骨變差,因此維骨力吃得再多,也不會讓骨質疏鬆變好。


2 骨質疏鬆是不會痛的

第二個迷思:大家常以為腰痠背痛、關節痛就是骨質疏鬆。

其實,大多數骨鬆是沒有症狀的,一旦有症狀,常常就是骨折。所以如果不是因為強烈的外力撞擊,而只是輕微跌倒就造成骨折,那麼就可能是來自於骨質疏鬆。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孩子或年輕人摔跤、跌倒都沒事,但年紀大了,卻稍微碰一下就會骨折。

我們如何在沒有症狀前,診斷出是否有骨鬆呢?可以透過骨密度,藉由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機器來檢測。


3 光測腳跟,無法確認是否有骨質疏鬆

第三個迷思:要測量是否有骨質疏鬆,只要測測腳跟就知道了!

其實,這是不夠的。腳跟的超音波只能當作篩檢,骨密度比較低的人,更要進一步用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機器來做診斷。

不過,健保對DXA的給付相對嚴格,常常需要自費。DXA是要躺著檢測的機器,做一個位置的費用大約是六百元。通常會建議做髖部與腰椎兩個部位,取其最低值來判讀。

骨質疏鬆的診斷,是用骨密度T值來看。這是與年輕人比較,小於年輕人的某個百分比以下,例如小於或等於負二點五,就稱為骨質疏鬆,介於負一至負二點五之間,稱為低骨量,但臨床上則是反過來,只要發現有脆弱性骨折,不需要根據骨密度T值,就可以判斷病人有骨質疏鬆症,開始進行治療。

4 骨質疏鬆會提高死亡率

第四個迷思:骨質疏鬆不像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嚴重。

多數人都認為骨質疏鬆不是什麼大病,當然也不知道骨鬆這麼常發生。在美國,因為有骨鬆而骨折的病人,約有一百五十萬人,不過,美國一年發生心肌梗塞加上乳癌、中風的患者,其實,都還比一百五十萬人少!

骨質疏鬆罹病率如此之高,民眾卻從來都不覺得骨鬆是個大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一半來自脊椎壓迫性骨折,且多數是沒有症狀的,而雖然髖關節骨折很痛,痛到病人必須就醫,但以發生的比例上來說,相對較低,而且骨科治療後,醫師與病人常常就忘記造成髖部骨折的原因是骨鬆,所以也就沒去治療了。

大家都以為骨鬆骨折的死亡率不高,但台灣二○○○年的健保資料庫統計,女性因骨鬆所造成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十五,男性則是百分之二十左右。

比較起來,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少於百分之十,所以骨質疏鬆的死亡率,遠比想像中來得嚴重。

在台灣,以數據來看,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男女,有五十萬人患有骨鬆。再以老年人來看,女性差不多占四成,男性則占大約兩成。

5 老了倒縮,不是正常現象

第五個迷思:年紀大了,當然會變矮,就像閩南語說的「老了會倒縮」,這是正常的現象!

其實這常常是骨鬆的一種表現,並不是正常的現象,所謂的「倒縮」,可能是脊椎壓迫性骨折,當然也可能是脊椎側彎,或其他原因。而脊椎壓迫性骨折,則是骨鬆最容易發生的三部位之一。

三個骨鬆骨折的好發部位,分別是:脊椎骨折、手腕骨折、髖部骨折。這裡提到的骨折,是指不是因為重大外力,例如車禍、被外力撞到等,而只是輕微碰到,或者跌倒就骨折。

例如,如果一個人坐下去,手腕只是稍微撐地一下就骨折,那麼通常原因就是骨質疏鬆。

比較麻煩的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常常不需要跌倒,可能只是彎個腰,或咳嗽、提重物,甚至什麼事都沒有做就造成脊椎骨折,但其實這也不是真的骨頭斷掉,而是扁掉了,所以如果一位老人家,現在的身高比過去變矮超過三公分,就應該特別注意。

還有一個檢測的方法,是靠牆站立,如果站直了,但頭部無法貼牆,也有可能是有脊椎壓迫性骨折。


◎詹醫師給子女的貼心叮嚀

大家都覺得人老了,就是會變矮,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迷思,所以如果家裡的老人家,現在的身高比過去變矮超過三公分,那麼就應該特別注意老人家是不是有骨質疏鬆。


早安健康嚴選全新開張 全台24h到貨囉!老會員回娘家送300購物金、購物800送200! http://goo.gl/Kf2Qv5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