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若林理砂的解釋,由於季節變化異常,現代人吹冷氣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久了身體不僅流的汗變少、不再流汗,累積在體內的寒氣還會衍生出手腳冰冷、肩膀痠痛與水腫等毛病,到了冬天更嚴重,代謝低下、便秘、內臟下垂都會因此找上門,當然體重也會隨之增加。
Check List! 你也符合這些特徵嗎?
□不大會流汗
□ 流出來的汗黏踢踢
□ 只有臉部、腋下等處會出汗
如果你勾選了其中一個選項,可能夏天待在冷氣房裡的時間太多,已經讓汗腺失調了,體內也因此累積了一些寒氣。
不妨試試簡單的
寶特瓶溫灸術
, 不懂中醫穴位也沒關係!若林理砂認為,只要利用寶特瓶的大面積進行溫灸,即使稍稍偏離正確的穴道位置,仍有一定的效果,不必需要中醫學知識也能輕鬆在家做。小知識:『汗腺是第二個腎臟。』--日本「汗博士」五味常明
汗腺其實和肝、腎、肺一樣擔負人體代謝功能,但現代人習慣依賴室內空調,導致汗腺退化,原本該透過汗腺排出體外的代謝物質、重金屬等毒素,只好重新累積回體內。長期將影響代謝,甚至會增加老年洗腎的機率,成為威脅健康的一大隱憂。
【Step by step I:溫灸寶特瓶這樣做】
Step 1:準備一個耐高溫的寶特瓶,例如PP 聚丙烯(三角形內標示為5) 的材質, 常見用於豆漿瓶、優酪乳瓶、果汁飲料瓶,熔點高達攝氏167 度。
Step 2:混合1/3 冷水、2/3 沸水,將水溫調至攝氏80 度左右,再倒入寶特瓶。直接倒入滾燙的熱水可能會傷害到寶特瓶、容易導致燙傷。
Step 3:鎖緊瓶蓋。由於在實行寶特瓶溫灸術時,會把寶特瓶倒過來使用,或是碰到臉部,因此一定要確認瓶蓋是否拴緊,以免燙傷。
【Step by step II:溫灸寶特瓶這樣用】
Step 1:將溫灸寶特瓶直接碰觸肌膚、或是隔著衣物,平貼在穴道附近。
Step 2
直接碰觸肌膚:溫灸部位感到燙時迅速移開寶特瓶貼住部位感到燙熱時,迅速移開寶特瓶,過一會再把寶特瓶貼上去。建議一次3 ∼ 5 秒,共3 ∼ 5 次,但以肌膚舒適度為優先考量,可調整成適合自己的時間長短。
隔著衣物:溫灸部位感到溫熱時移開當寶特瓶貼住部位感到溫熱時,就可以移開寶特瓶。建議一次15 ∼ 20 秒, 共1 ∼2 次。
【基礎篇】
流汗排寒溫灸法:每天做1 ∼ 2 次,從外側溫熱刺激自律神經,幫助身體恢復正常調溫機能,打造會流好汗的身體。
1 貼在中脘(心窩下方)處
「中脘」位於肋骨中央凸起與肚臍連線的中間點上,用寶特瓶底部貼上。
2 貼在大椎(脖子後方)處
低頭時, 在最為凸出的骨頭下方即為「大椎」。握住瓶頸, 用瓶身側面貼上。
3 貼在仙骨(臀部)處
在臀部的中央,摸起來呈現三角形的骨頭即為「仙骨」。豎著瓶身貼在仙骨上,直到腹部變溫暖。也可以利用椅背,夾在臀部與椅子之間。
4 貼在膻中(胸腔中央)處
「膻中」位於胸腔正中央的凹陷處, 用力壓會有骨頭聲響。用寶特瓶底部貼上。
加速血液循環溫灸法:促進血液循環,擊退手腳冰冷,全身感到暖呼呼的。並且消除水腫、提升脂肪燃燒效率,養成瘦子體質。
1 貼在湧泉處
「湧泉」位於腳趾踡起時,腳底凹陷處。用寶特瓶底部一側貼上,感到燙時移開寶特瓶。
2 貼在三陰交(小腿內側)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約四橫指寬處。握住瓶頸,用瓶底一側貼在三陰交,瓶身則貼在三陰交的沿線上。與(1)相同,感到燙時移開寶特瓶。
3 貼在關元處
「關元」位於肚臍下約四橫指寬處。用寶特瓶底面貼上,感到燙時移開寶特瓶。
4 貼在肩井處
頭時,摸頸部下方骨頭,以骨頭凸起的最高點與肩膀連線中點處即為「肩井」。握住瓶口,用側面貼住肩井。也可準備兩個寶特瓶,同時溫灸。
取材自《安心のペットボトル溫灸》(暫譯:簡單易學的寶特瓶溫灸)/若林理砂著,夜間飛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