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後的未來餐桌上 你該點這些菜

4,583 收藏0

1930年代,全球化工巨頭杜邦打出「來點化學,生活更美好」的口號,近百年間,這想法隨著食物與類食物、食材演化日益嚴重,從人造乳瑪琳到罐裝起司,我們已經為了貪圖便利,拋棄真正的食物了。


近年來,人類與食品的關係已經嚴重脫軌,把這樣的脫軌現象,與現代疾病、地球天然資源減少,畫上等號,應該是很合理的推論。已開發國家人民的平均體重持續上升,現代疾病不斷增加,我們與食物的關係似乎已經轉向敵對。這種肉體的罪惡,得身體力行,並潛心懺悔,才能走回中庸之道。


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曾發起一項「未來運動」,他主張,人類應該「根據他們吃的東西,來決定思考、夢想及行動」,呼籲我們張臂歡迎「學古人吃粗食」的概念,盡可能接近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之前的吃法,而食物,更應該被視為一種美學標準。


我清楚記得,25年前,我第一次走訪西班牙,看到滿街一大堆生鮮市場,市場裡賣的魚,直接捕自鄰近海域,農產品則來自周邊的鄉村農家,非常驚豔。但是最近,我再次走訪西班牙時,大型超市、速食連鎖店,已經開始占據街頭。


近25年來,西班牙的肥胖率翻了不只一倍,兒童肥胖、慢性疾病也同樣步步高升,這似乎和傳統烹飪技術凋零息息相關。

往後的35年間,這股趨勢會把人類帶入什麼境界?除非我們願意拖著病體活得更久,否則就得開始付出行動。


要猜猜未來食物的樣貌,必須先想想那些受我們飲食習慣影響的萬事萬物。我常常忘記,我,不只是一個個體,更是一套複雜社群的一分子,這個社群是指細胞、肌肉、細菌、神經系統和骨骼組成的系統;我也是另一個更龐大社群的一分子,這個社群是指家庭、朋友圈、同事圈、遠親近鄰,以及充滿活力的城市和一顆獨特的星球。


我的飲食方式直接影響所有社群,有些被影響多一點、有些少一點,但是,我選擇送進嘴裡的食物,都會影響每一個社群。

有史以來,人類就是社會性動物,食物一向是所有社群生存的命脈,我們組織團隊、部落、村莊和城市,提高生存機會;然後開始打獵和採集,再來就是畜養、發配食物。


35年後,我們的社群會在哪裡?我們選擇食物的結果,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選擇又會是什麼?我們會吃試管中培養的蛋白質,和自己畜養的昆蟲嗎?


5年前,如果你問我,對未來餐桌抱持樂觀或悲觀心態,我會帶著堅定信念告訴你:災難已近,我們正在崩壞。但這兩年半以來,我用自己的身體實驗,靠著飲食,同時完全不採用侵入式醫學療法,我的身體竟成功克服「不可救藥」的自體免疫性疾病。


強健身體,對我而言,曾是一件多麼殘酷、艱難的工作;但我也體認到,好好攝取食物,避開加工食品、糖分,和絕大部分的穀物,並像古人一樣放膽攝取優質脂肪、蛋白質和蔬菜,強健身體並非難事。


這項成果提供我一道希望,未來35年,如果我們相互支持,漸漸摒棄我們原先與食物的敵對關係,擁抱良好關係,就能從內而外改善與我們相關的社群,從身體內部先做起,擴及家庭、遠親近鄰、國家,最終就是我們的地球。


作者小檔案:莫倫

1.現職:紐約Tertulia餐廳老闆、主廚、作家

2.成績:旗下Tertulia餐廳曾獲《紐約》雜誌餐廳評比三顆星評價,其著作

《Seamus Mullen's Hero Food》也獲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星高評價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