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常覺得右下顎的智齒隱隱作痛,尤其是熬夜 K 書、睡眠不足時,更容易發作,但每次症狀都在幾天後自行緩解。牙醫師曾告訴她智齒長歪、長得深,是阻生智齒,建議拔除,但她害怕拔牙,遲遲沒行動。
前一陣子連續幾天熬夜準備期末考,某天一早起床,小欣覺得右側臉頰有點腫痛,接下來漸漸出現張口受限、吞嚥疼痛等症狀,還間歇發高燒,進食與睡眠都受影響。某天夜裡,她的臉頰嚴重腫痛,根本無法入睡,隔天一早連忙到附近醫院看病。經醫師診斷,是智齒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幾天後,張口度稍微恢復了,醫師幫她拔了智齒。
小欣在醫院休養了一週才出院,對於自己當初「鐵齒」,不肯及早拔除阻生智齒,最後釀至重症,後悔不已。
『什麼是阻生智齒?』
智齒即第三大臼齒,萌發年齡平均在 18~20 歲左右,是口腔最後萌發的牙齒。現代人因為飲食精緻,下顎骨逐漸演化得較小,導致最後萌發的智齒往往得不到足夠的空間,形成角度歪斜或埋得很深,即是阻生智齒。
『有什麼症狀?』
阻生智齒是口腔清潔的死角,容易引起發炎、疼痛、感染。若有牙齦腫痛、甚至頭痛,或引發臉部、頸部腫脹、張口受限、吞嚥疼痛、發燒等狀況,此時可能智齒正在發炎並造成嚴重感染。
『何時該去看醫生?』
平時應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可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阻生智齒容易引起牙冠周圍炎,因為阻生智齒部分萌出,而牙冠表面有牙齦覆蓋,兩者之間形成間隙,容易存藏食物殘渣,提供細菌繁殖生長的環境,一旦身體抵抗力下降,即可引發牙冠周圍炎,甚至臉部、頸部的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還會併發敗血症,危及生命。阻生智齒也容易波及鄰牙,造成第二大臼齒蛀牙或牙周病。
此外,阻生智齒有較高的機會引發齒源性囊腫或腫瘤等病變,也可能形成下顎骨的弱點,當下顎骨受到外力撞擊,有較高的機率導致下顎骨骨折。
『如何治療?』
現在已是「預防牙醫學」的時代,若經醫師診斷後,預見智齒有較高的機率產生齒源性感染,建議盡早拔除,而非等腫、痛了才來處理。若智齒發炎時置之不理,或自行購買成藥來緩解症狀,都是不智之舉。已經造成感染的智齒,若不拔掉,感染會一再復發,一次比一次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拔除阻生智齒是一種手術,醫師會在牙齦做一道小切口,露出埋在底下的智齒,再運用特殊器械移除智齒周圍的骨頭,然後把牙齒切割成數塊,分別取出,最後縫合傷口。手術前,有經驗的醫師會上麻藥,待藥效發揮作用後,拔智齒就不痛了。
拔除阻生智齒的手術屬於較複雜的治療步驟,建議找大型醫院的「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諮詢。智齒拔除術後也應遵照醫囑,妥善照顧傷口,依約回診,以減少術後不適感,縮短恢復期。
『緩解拔完智齒後的不適感』
通常拔完智齒後,常見腫、痛、輕微滲血或臉部些微瘀青等現象。愈難處理的智齒,術後的腫脹、疼痛程度可能較高。術後的腫痛平均大約持續 3~5天,術後的不適感多半在 1~2 週內逐漸緩解。術後的疼痛與許多因素也可能有關,包括醫師的技術、患者的年紀、個人耐痛的程度、是否遵照醫囑按時服藥、術後兩天內有無確實冰敷,以及是否食用刺激性的飲食(例如菸、酒、檳榔)等。
通常沒有發炎過的智齒,手術後的不適感較低,傷口恢復期較短,整體癒合的情形會比發炎過的智齒要好得多。
拔智齒的理想年齡為 17~20 歲,這個年紀的患者多半身體健康,傷口癒合較快,疼痛程度較低。倘若超過 35 歲,或智齒已經大範圍蛀牙,通常牙齒不好拔,手術時間較長,術後的疼痛、腫脹較明顯,恢復情況也較差。
本文摘錄自《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1》
作者:中國醫大學暨醫療體系教授和醫療專業群著、黃惠鈴採訪整理
出版社: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