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 該怎麼照顧?保濕、穿寬鬆衣物...

96,277 收藏4

【早安健康/編輯部整理】哪些人會得異位性皮膚炎呢?

父母有過敏體質與孩子會不會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有顯著的相關性,有很多研究已經找到與過敏體質有關的基因,除了遺傳的因素,環境中的誘發因子也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特別是食物過敏原,例如:蛋白、牛奶、花生是一歲以內的寶寶最常見的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的食物過敏原,另外像呼吸道過敏原,例如塵蟎、貓毛、花粉則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嚴重度。


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除了發作當時很難受之外,長期追蹤下來有三到四成的孩子會發展成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機會是一般孩子的5倍,這才是我們最在乎的問題。他們會這樣子演變,除了本身就是過敏體質以外,近來研究知道,過敏原從破損的皮膚進入到人體引起「致敏化」,也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常告誡家長,保護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維持皮膚的完整性,避免搔抓,預防感染,不要讓它變成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單純的異位性皮膚炎平均在5~6歲就會改善很多,只有大約1~3%的人到成人還一直好不了。


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


正常皮膚的角質層具有保水保油的功能,其中一個關鍵蛋白filaggrin(聚角蛋白微絲)可建構皮膚細胞骨架,成為緊緻強硬的形狀,避免外物入侵,它又可在角質層中轉化成NMF(天然保濕因子)藉以留住水分,維持正常皮膚酸鹼值。

異位性皮膚炎的人聚角蛋白微絲不足,使角質層的屏障功能失常,台灣人有關的遺傳基因也找出來了,研究顯示此基因發生變異,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將來也容易轉變成過敏性鼻炎及氣喘。


另一方面,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皮膚角質層細胞間的脂質量也不夠,細胞間的黏合劑ceramide(神經醯胺)也不足,所以皮膚就無法保持住油份。更糟的是C神經纖維帶來病人的皮膚癢感,不斷的「發癢→搔抓→機械性傷害促使皮膚發炎惡化→更癢→更抓→更厲害」,如此惡性循環。


之前提到搔抓造成的傷口容易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它會破壞調節性T細胞的功能。正常人T細胞定期會死亡,而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刺激的T細胞卻會不斷增生,T細胞一直存在就會造成過敏原一直記憶在我們的免疫系統中,這也就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反覆發作的原因。


異位性皮膚炎的明顯症狀


典型異位性皮膚炎在寶寶三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顯現,一開始會先從臉頰、下巴、耳前、髮際等位置出現嬰兒濕疹,也就是一些紅紅的斑塊伴有些許滲出液,然後變得粗糙脫屑,慢慢的連脖子、胸前、肘膝髁關節,也會有紅紅的發炎及粗粗的皮屑。

孩子常因無法忍受極度的癢感而用力去搔抓它,造成破皮流血、細菌感染,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抓得體無完膚,還是忍不住要再繼續抓,令人好生心疼,再經過一段時間皮膚就會變得增厚苔癬化,白色糠疹樣。通常孩子的身上會同時存在各個時期的病灶,伴隨著大大小小的傷口,反反覆覆的發生,嚴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品質,也會造成孩子的情緒低落,真是辛苦他們了!

異位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呢?


基於上面所講的致病的道理,治療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保溼」 !根據2012年歐洲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準則,保溼是最重要的基礎治療,保溼劑可分為lotion乳液、 cream乳霜、及ointment油膏,我建議大平面範圍的如胸、腹、腿等,可用清爽的lotion,局部嚴重部位如肘、膝、膕、髁關節等,用比較滋潤的cream,冬天要加強保水保油則可用封閉效果較好的ointment。

依歐洲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準則中的指引,小孩的保溼劑要用到每週最少250克才夠,這要怎麼算呢?大人的食指尖第一指節的長度叫一個finger tip unit(FTU)把乳液擠滿這一節的量約有0.5克,您可以比比看自己的指節有多大,按每週最少250克這個標準算下來,一天要全身擦2~3次才可以獲得足夠的保溼效果,所以我常建議家長保溼劑要常擦,只要你覺得孩子皮膚又乾了就再擦,不是只在洗完澡才擦。


根據建議,給孩子洗澡用溫溫的清水,輕輕除去身上的髒污,不要用肥皂;用泡澡的方式很好,但是洗5分鐘就好,在起身前2分鐘加一點沐浴油(bath oil)以加強保溼的效果;起身之後拍拍身上的水珠,不要擦乾它,就可以上保溼劑了。巿面上保溼劑的產品很多,要注意不要有香精、防腐劑、刺激成分。我僅依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所作的建議,提供一些好用的保溼劑給家長做參考,例如Atopicalair、cetaphil AD、physiogel AI,達到異位性皮膚炎的修復與保濕。

根據「實証醫學」的研究結果知道,長期規律使用保溼劑可以維持皮膚的完整性,可以減少類固醇藥膏的用量,還可以避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但是當異位性皮膚炎正在發作的時候單用保溼劑的效果就不夠好了,一定要先用類固醇藥膏擦到皮膚症狀緩解才行。所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另一個重要的利器,就是類固醇。


使用類固醇治療


類固醇藥膏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最有效的藥物,大部份家長都對它抱著排斥的心理,其實我們應該用更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它,只要用得對,類固醇藥膏可以緩和孩子的搔癢,中止它的發炎反應,避免病情惡化,是很重要的。

在使用類固醇藥膏的時候請掌握幾個原則:

◆類固醇藥膏的強度依強至弱分成1級~7級

七個等級,使用的大原則就是愈嫩的部位如臉頰,還有給年紀愈小的孩子,用愈弱的類固醇藥膏;愈厚的部位如關節,用強的類固醇藥膏。


◆治療以一天擦兩次開始

「癢」是判斷類固醇藥膏治療有沒有效的標準,必須等到癢感消失後才可以開始遞減藥量,如果效果還不顯著就驟然停藥會容易復發。在使用類固醇藥膏的時候仍然要配合著保溼劑同步保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是要注意!要先使用保溼劑(lotion或cream),等15分鐘後才擦類固醇藥膏,因為藥膏必須擦在溼潤的皮膚上效果才會好。

有的孩子的傷口真的慘不忍睹,流湯流膿,這時候你可以用「溼敷療法」,就是擦上類固醇之後,用溼紗或專門的包布包裹起來,再每天換藥。包住的好處是可以加強保溼,促進藥物吸收,且讓孩子無法再抓。持續溼敷療法大約3天,傷口就會改善,如果可以持之以恆14天,就可以讓傷口癒合得更好了。


目前有新的實証醫學觀念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在緩解期的時候仍然持續擦少量的類固醇(proactive therapy),大約一週兩次在之前好發的部位,這樣可以避免復發,而且並不會增加副作用。 至於口服類固醇則應該謹慎使用,雖然效果很快,但也常常在停藥後又復發,因此只有在極嚴重發作的時候才可以短期(以一週為限)使用口服類固醇。

免疫抑制劑

另外一類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藥膏: 免疫抑制劑(TCI),是不含類固醇的藥膏,以往它們是用在當類固醇療效不好時的第二線用藥,它適用於2歲以上的小朋友。由於擦了它不會造成皮膚萎縮變薄的副作用,所以很適合擦在細緻的部位,例如眼皮、口周、臉頰、腋下、腹股溝、陰部等等,這類藥物除了可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以外,還有可以調節皮膚中免疫細胞的功能,使它們走向正常的路,不再誘發過敏反應。


較擔心的是TCI這類藥物會不會導致皮膚癌或淋巴癌的問題,不過到目前為止數年的大型研究觀察顯示,TCI並沒有增加致癌的風險性。同樣的,當異位性皮膚炎緩解的時候,也可以用TCI一週兩次擦在之前好發的部位,以達到預防復發的效果。


細菌與黴菌感染


之前提到,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它的保護障蔽不足,非常容易遭受病菌感染,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90%的異位性皮膚上都帶有它,當表皮被搔抓破損之後,細菌就趁隙入侵,造成感染以及誘發免疫反應,所以用抗生素清除這些細菌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不必在未感染時用預防性抗生素,應該在有明顯感染時才用,可以用短期口服抗生素,或是用擦的藥膏,但是不可以擦超過兩星期,以免產生抗藥性菌種。

除了細菌之外,異位性皮膚也容易受黴菌感染,如「頭頸皮膚炎」,必須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另外,比較嚴重的,當皮膚有皰疹感染時也容易演變成全身性散布的疾病造成厲害的丘疹、水泡、出血、結痂,必須立刻住院用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才行。

益生菌是否有功效?


我想更多家長會想知道益生菌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到底有沒有效果?答案應該是:大部份都沒有效,曾有研究表示益生菌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比率,但是卻有更多研究結果出來是無效的。甚至有一研究是給予有過敏體質的孕婦及其出生後的新生兒服用益生菌,結果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機率是降了一半,但是日後發生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機會卻增加了。


因此,如果是為了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不需要給小寶寶吃益生菌;如果是大孩子,你想試試看,可以,但必須先確認東西是安全的,例如沒有塑化劑污染,且如果吃了一個月沒有什麼改善的感覺,就別再浪費錢了!


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與照護


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療之後,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顧上要注意什麼呢?

◆ 哺餵母奶

哺餵母奶一定是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最好方法,一般建議應哺餵六個月以上。不過,在餵母奶的期間,媽媽已經知道自己會過敏的食物一定不可以吃,因為當媽媽有過敏的皮膚症狀時所製造的母奶,孩子吃了也會起皮疹;如果奶水不足需要喝配方奶時, 我建議可以用牛奶做的蛋白質部份水解配方奶粉,的確可以減輕孩子的皮膚過敏症狀。至於用羊奶或豆奶做成的一般配方奶粉,並不能改善孩子的過敏症狀,家長就不要再多花冤枉錢了。


◆ 避免任何刺激物

避免機械性的刺激,不要穿羊毛衣,或質地粗糙的衣服,應該穿純棉的內衣,而且衣服要穿得寬鬆,不要太緊或太悶。


避免化學性的刺激,不要用含有香料或螢光劑的洗衣精,不要讓孩子在家裡接觸到二手菸、福馬林或揮發性有機溶劑,戶外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含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對孩子也是一大傷害。我的孩子只要去台東,異位性皮膚炎就不藥而癒,一回到台北就又全身發癢,就是一個明証。

避免空氣過敏原的刺激,貓毛是皮膚的強烈過敏原,應該要避免,而狗毛則比較不受影響,另外像塵 、黴菌也會造成皮膚的過敏症狀。


避免食物過敏原的刺激,這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最重要的誘發因子,常見的如蛋白、花生、蝦子、螃蟹等等,吃了之後2小時之內很快就會產生蕁痲疹、腸胃不適,之後2~48小時之內就會開始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症狀。像這些已經很明確知道會引起發作的食物,暫時還是能免則免,過一段時間則可以重新嘗試,直到身體對它產生耐受性之後就可以正常的吃了。

目前研究顯示,在一般健康狀況良好的嬰兒,並不需要延後食用副食品,延後食用副食品並不會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所以我還是建議4個月開始就可以接觸副食品,少量、多樣化的抗原刺激,是幫助寶寶達成食物耐受性的最好方法。


◆ 控制環境

夏天不要讓孩子熱得滿身大汗,冬天還要讓孩子保溼保油,其中如何掌握得宜,還需要家長下一番功夫。環境溼度控制要維持在50~60%之間,孩子感覺最舒爽,還可以抑制塵 、黴菌的生長,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機會,希望家長們要努力做到。


◆ 關心孩子的心理

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給孩子帶來精神上很大的折磨,不論是不舒服的搔癢,還是醜陋的外觀,都會給他們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還要給孩子做好衛教,讓他認識這個疾病,瞭解如何避免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知道怎樣控制病情並感受到家人對他的關心,與醫生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充分與醫師合作,這樣才能好好戰勝異位性皮膚炎,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

[ TIPS ]

輕鬆育兒小撇步

如果您已經在純母奶哺餵了,孩子還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首先媽媽要先杜絕所有會引起過敏的食物。
可以嘗試一半母奶,一半蛋白質水解配方奶看看。
如果還是沒改善,母親及嬰兒都要帶來給醫師檢查,找出真正的過敏原。

 

書名:《新手父母輕鬆育兒沒煩惱》
出版社:凱特文化
作者:許登欽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