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到黑心食物,江守山醫師教你這樣分辨

51,059 收藏1
我們在選購食品的時候,總以為顏色鮮美粉嫩、看起來很Q的肉就是新鮮,但事實上原來相反!腎臟科名醫江守山認為台灣人的飲食問題並不只有食物添加物而已,甚至連最自然的食材,魚肉蛋奶、五穀雜糧等都處處充滿危機。

先不論美牛入關,連豬、羊肉都可能含有瘦肉精,其他食材也無一幸免:蔬果有農藥、魚有重金屬、連米也可能有鎘污染。我們在超市和市場都以為「以貌取食」就對了,就卻不知道紅色的鮭魚、雪白的洋菇可能都經過發色和漂白處理


那我們應該怎樣

選購食物呢?江守山醫師在《食在安心》中教你如何分辨黑心食品


1.魚肉腐壞一樣可以保持紅嫩


發色處理,把魚肉在密封的空間灌一氧化碳,讓魚肉的肌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因而變得顏色鮮豔有光澤,即便魚肉腐壞了看起來也不會改變。儘管沒有急毒性,但現在並未證實長期食用的是完全安全,而且消費者也有吃到腐肉的危險。

雖然法律禁止這樣做,但江守山醫師指出政府並沒有打壓,超市、五星級大飯店都可以隨便看到。


安心品:未經發色處理的魚因為真空包裝,經過冷凍後血與肉的部位顏色會較黑,看起來不新鮮。

黑心品:當你看到經過冷凍後的魚肉仍白嫩,血與肉的部份仍處於鮮紅,像活魚一樣,就可能是經過發色處理了。


2.肥大鮮白的合成干貝


市面上有些干貝由魚漿、花枝、蒟蒻合成的,顏色會偏白,沒有干貝特有的香味和纖維絲,可以看到表面的紋路就由機器壓制而成的。

另外,有些使用「藥發」的技巧,將干貝浸泡在磷酸鹽或鋁膨脹劑等藥水,令干貝看起來又肥又白,煮熟後縮水不多。磷酸鹽或鋁膨脹劑都對身體有害,前者會致癌,後者會引致精神錯亂,記憶力智力衰退。


我們在選購真的干貝,注意要有絲狀纖維,自然的絞路並一咬會散開的


3.蝦頭變黑是不新鮮?


大家在選熟蝦的時候,一般會選頭不會變色的蝦子,可是真相怡好相反。蝦子在離開水之後,色胺酸會被酵素代謝成黑色素(跟頭髮的黑色素相同),代謝的過程很快以至不能以此作為分別蝦子的新鮮度。

所以在歐洲等五星級飯店,也可以看到這種自然現象的「黑頭」新鮮蝦子。由於蝦頭變黑的顏色不討好,所以業者會加上俗稱「蝦鮮」的保鮮劑,亞現酸鈉加聚合磷酸鈉,食用過多會容易造成過敏、氣喘等問題。


4.越黃越好的黃魚?


台灣有七成養殖魚來自中國大陸,因為設備簡陋,為了保持新鮮度和更好的賣相,常常會使用添加物。黃魚就會用皂黃染色,作為一種工業用色素一般用於皮革染色上,過多進食會造成肝功能障礙和肝臟的疾病,甚至會促進癌症發展。


安心品:正常的黃魚尾巴是黑色,背部是黑灰色,魚肚的金黃色是自然和零星的。
黑心品:經工業色素處理後的黃魚,魚尾會變黃,魚肚會有大規模鮮豔的淡黃色。


5.野生鮭魚與養殖鮭魚的顏色差別


一般會認為鮭魚越鮮豔越好,橙紅色應該均勻地分佈。其實野生鮭魚自然色是橙色,因為野生鮭吃蝦、蟹含有類胡蘿素;養殖鮭應該是灰色的,因為蝦子的售價比鮭魚還要高,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有人會把養殖鮭以斑蝥黃素染色,使其呈現亮麗的橙紅色,吃多會對肝功能造成傷害。


安心品:野生鮭魚赤身部位沒有油紋,顏色為自然的橙色。
黑心品:養殖鮭魚赤身部位有油絞,經染色後魚肉會變成亮麗討人喜歡的橙紅色。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