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健康成為一種時尚

8,763 收藏0
上一次,我們談到如何透過「醫療雲」協助健保開源。除了開源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有的。這一次,我們將討論如何以節流來挽救健保。

提到節流,會想到什麼?裁員、降低醫療水平、簡化服務品質?這些陳舊的思考,都不是能搶救健保的創新思維。

高齡化加少子化,
健保財務雪上加霜健保實施至今,已歷經四次財務危機。每一次,政府都以提高保費來度過眼前難關。在我們探討節流方案之前,先來看看,究竟是

哪些因素或驅力,造成健保的財務困頓



第一個驅力是持續引進昂貴的醫療新科技。世界各地的醫療團隊不斷地針對各種疾
病,研發出最先進的醫療器材與藥物,病人也會希望政府引進這些創新的醫療科技。

但整個社會能投入全民健保預算有限,如果必須同時給付高價的新技術與新藥物〈如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又要支付大量的小病藥物〈如感冒藥〉,全民健保很難不透支。

第二個是人口結構高齡化。現今每一百個台灣人,就有12位65歲以上老人。年紀愈大,我們需要健保,但更需要健康。健保必須拉回「保險」的本質,讓被保險人為自己的「不斷出險」負擔部分責任。

病痛愈多,醫療花費相對也高。假設65 歲以上老人的疾病發生率不變,那光是「老年人口增加」單一因素,每十年健保的總支出就會增加一千億元。當然,人口結構之所以會高齡化,跟先進的醫療技術延續人們生命,以及第三個趨力─少子化亦息息相關。

年輕人變少,老年人相對增加。少子化是人口結構變化裏最讓人擔心的趨勢。民國五十年代,每年約有四十二、三萬新生兒出生;到了民國九十年前後開始少於三十萬,近年更遽減至十六、七萬,僅剩十年前的一半。

中情局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 Book〉估計各國二〇一三年的出生率,台灣在223國中排名第215名,是倒數第9。台灣社會在朝向高齡化發展時,又面臨了少子化的衝擊。

花錢的人大量增加,工作賺錢與付保費的人卻在大幅減少,使得原本已然入不敷出的健保財務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最後一個因素,即是健保制度本身。

在沒有全民健保的國家,罹患罕見疾病或絕症,必須支出相當高昂的醫療費用。台灣因為有健保,重症病患的負擔得以減輕,財務風險獲得分擔,這部分符合保險本質。

但除此之外,現行制度讓民眾繳了一定金額就能「看到飽」,也衍生出病人「逛醫院」、囤藥的貪小便宜心態。沒有適當的規範來節制民眾使用醫療資源,不僅浪費健保美意,人滿為患的門診與急診,更讓醫護人員不堪負荷。

增加保費可以嗎?健保既然虧本,為何不大幅增加保費?有人認為全民健保還有很大的調漲空間,並以美國每年有17%的GDP是花費在醫療保險上,而台灣不到7%來立論。

但持此觀點者沒有考慮到,小國台灣不像美國,持續有境外移入的青壯人口補充勞動力。除非台灣在短期的未來,就能啟動重大的產業轉型成功,減少維持國家GDP所需要的工作人力,否則再過二十年,青壯人口少了一半,GDP如何維持現在的成長水平?

時,政府與人民又哪有收入支付節節高升的保費?健保初衷,是讓弱勢不因貧困而無法就醫。但實施至今,已被社會福利化,成為一個全民皆仰賴的制度,因此,健保是不能倒閉的。

不能宣告破產、調高保費又變成向未來舉債,健保該如何節流?個人淺見是在某些層
面上,健保必須拉回「保險」的本質,讓被保險人為自己的「不斷出險」負擔部分責任。

以汽車險為例,前一年出車禍的人,隔年的保費就較高。有此規範,駕駛才會有動機小心
駕駛;或者就算出了點小事,也不隨便出險,以免下一個年度保費大增。參考此概念,或許有機會把「不反對看病」的制度,變成「鼓勵健康」。

不反對就醫,更鼓勵健康

作者: 王明鉅 醫師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
.台大醫學院教授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