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想睡又爆吃不一定是懶!醫列「非典型憂鬱症」5特徵與症狀差異

10,286 收藏0
15歲的小明原本個性開朗活潑,近三個月來卻開始出現整天嗜睡、對出門極度抗拒,即使到學校上課也是精神不繼,狂打瞌睡,永遠睡不飽。更令人擔憂的是,他開始暴飲暴食,體重直線上升!在醫院做過睡眠與抽血檢查,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於是來到身心科門診評估,發現是「非典型憂鬱症」,經過藥物治療與生活作息調整三個月後,小明的症狀逐漸改善。

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提醒,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青少年嗜睡、暴飲暴食只是發懶或貪吃,但若這些行為持續數月並影響生活,應提高警覺,別忽視「非典型憂鬱症」的可能。

何謂非典型憂鬱症?



周伯翰解釋,「非典型憂鬱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憂鬱症,其症狀與典型的憂鬱症不同,好發在15-25歲的青壯族群,且秋冬季節發作機率較高。周伯翰更分享臨床觀察發現,追溯這類患者的家族,特別是三等親內,常有情緒疾患(如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病史。

非典型憂鬱症的5大特徵



  1. 情緒偶有開心反應
    患者的情緒會因為外在的正面刺激而暫時改善,例如聽到好消息時會感到開心,但過一段時間又回到憂鬱狀態。

  2. 過度嗜睡
    患者容易感到嗜睡,即使睡眠時間充足仍感到疲倦。

  3. 體重與食慾增加
    經常攝取高熱量食物,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導致體重增加。

  4. 四肢沉重感
    感覺四肢像鉛一樣沉重,行動反應遲緩。

  5. 對人際關係高度敏感
    容易因為他人的批評、拒絕或人際關係問題而極度焦慮,導致社交障礙出不了門。

非典型憂鬱 v.s. 典型憂鬱



  非典型憂鬱症 憂鬱症
情緒變化 會因好消息短暫改善 持續低落
睡眠模式 嗜睡 失眠
食慾體重變化 增加 減少


「非典型憂鬱症」該如何治療?



  • 藥物治療: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藥物治療為主。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人際心理治療,改善負面認知與人際關係敏感。

  • 生活方式調整:規律有氧運動、曬太陽能夠改善情緒與能量水平;飲食方面則避免過量攝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建立規律作息,調整睡眠時間,減少白天過度睡眠的情況。

作者簡介:周伯翰醫師,經歷: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哈佛大學聘任助理研究員、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主治醫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