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肌少症之差異?
力弱症相對於肌少症的研究較少,但是在相關研究中指出,肌少症影響的範圍同時包括肌肉質量與肌肉力量,若肌肉的質量沒有減少,卻發生了力氣減少,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話,則為力弱症。
力弱症的患者,通常年齡較肌少症者為輕、BMI指數較高、走路速度較慢、甚至有更弱的握力,且容易同時合併高體脂肪與粗腰圍等代謝症候群指標異常的問題。
力弱症簡單自我檢測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的指引,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時,則可以診斷為「力弱症」。研究也顯示,力弱症患者,通常合併較多的肥胖問題、較高的壓力指數、情緒低落等憂鬱情況與較多的慢性病併發症。
改善力弱症、預防肌少症
要避免身體進入老化狀態,甚至產生力弱與肌肉減少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包含運動、飲食內容、睡眠休息和壓力管理;同時也要考慮足夠的營養補充。
- 規則的運動:建議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有效減緩肌肉的流失。
- 飲食型態:
- 高脂肪的飲食會啟動體內的免疫反應,增加發炎物質的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會隨之而來,血糖代謝的異常會更加速肌肉細胞的死亡,造成肌肉組織的消失。
- 葵花油、橄欖油、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豬油等長鏈脂肪酸為主的脂肪,在體內容易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不易代謝消耗。也會造成慢性發炎反應,傷害肌肉的質與量。
- 高脂肪的飲食會啟動體內的免疫反應,增加發炎物質的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會隨之而來,血糖代謝的異常會更加速肌肉細胞的死亡,造成肌肉組織的消失。
- 重要營養素:
- 足夠的蛋白質與鈣質。
-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ALA、EPA、DHA會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強肌肉的耐力。
- 維生素C會增加肌肉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且維生素C的血中濃度與肌肉量的維持呈現正相關的研究成果。
- 維生素D能穩定體內的免疫系統,並且參與在肌肉組織再生的機轉中。
本文轉載自國泰醫訊Vol.281,作者: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醫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