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要急救該不該氣切?與插管的差別?生命重要抉擇先釐清3疑慮- 第2頁

3,378 收藏0

急救該不該氣切?常見3疑慮一次詳解



然而氣切並非天然的孔道,縱使相對經口插管有諸多好處,國人仍普遍對其感到畏懼。一般國人對氣切後的疑慮有三:

  1. 氣切後的病人是不是永遠無法講話?



    這是否定的。需要氣囊的氣切才會讓病人無法講話,這是因為空氣無法經過聲帶。通常使用有氣囊的病人是比較嚴重的,即呼吸保護反射或是吞嚥功能異常者。待病人的體況恢復後,是有可能更換成能講話的氣切。

  2. 氣切後病人找不到地方照顧?



    病人出院後可以居家照顧,或是尋找長期照護型機構,若病人仍需要使用呼吸器則可以選擇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ing ward, RCW)。

  3. 病人後半輩子是不是就只能戴著氣切?



    這也是否定的。接受氣切相當於以空間換取時間,除了前述加速病人脫離呼吸器進入復健階段以外,也避免病人在復健期間因為呼吸問題惡化。等病人整體體況夠好後,氣切管是能夠移除的。但時間需要放比較久,例如我們之前有流感重症到使用葉克膜的病人,出院後花了半年的時間移除氣切管。

但最重要的是,討論到氣切的病人通常都較嚴重,氣切與否的決定往往得透過代理人進行,這使得國人更難以接受。

這裡筆者認為,首先要跟醫師詳盡討論病況,確定病人到底能康復到什麼程度。其次是不要把決策壓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最好能邀請所有關心病況的家屬一起討論,有需要時醫院也能提供醫療團隊,包含社工師、心理師等其他職類來協助。最後是要有信心,一是相信病人能夠康復,二是相信大家能共同替病人做出最好的決定。

本文轉載自新光醫訊,作者:胸腔科楊哲豪醫師。

參考資料:
  1.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M. Boles, J. Bion, A. Connors, M. Herridge, B. Marsh, C. Melot, R. Pearl, H. Silverman, M. Stanchina, A. Vieillard-Baron, T. Welt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07 29: 1033-1056
  2. Association of Early vs Late Tracheostomy Placement With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 Day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Kevin Chorath, MD1; Ansel Hoang, BS2; Karthik Rajasekaran, MD1; et al. 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1;147(5):450-459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