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要急救該不該氣切?與插管的差別?生命重要抉擇先釐清3疑慮

19,673 收藏0
當病人因為嚴重疾病,導致呼吸衰竭時,經口氣管內插管接上侵襲性呼吸器是一個基本且重要的急救手段。透過呼吸器通氣解除病人呼吸危機後,爭取其疾病的康復。

然而,根據文獻,插管的病人有大約15%左右,會落入脫離呼吸器困難(Prolonged weaning)的狀況,即脫離呼吸器的時長超過7天以上。

其成因大致有肺部損傷較嚴重、重症中消耗得太多、或是其他共病症諸如年紀大、營養不良、阻塞性肺病、心衰竭等,造成呼吸肌無力、呼吸保護反射變差,以致容易肺部塌陷或是痰液清除困難,會使病人好不容易脫險的病況又因為呼吸問題惡化。因此,各大醫院常會附設呼吸加護病房(Respiratory caring center, RCC)來收治這類病患,當病人在加護病房治療到一定程度,剩下需要脫離呼吸器時便會轉至RCC住院。

氣切是什麼?與插管有什麼差別?



當病人顯現脫離呼吸器困難的徵兆時,醫師常會建議行氣管切開術(Tracheostomy),也就是俗稱的氣切。相比經口插管,氣切的好處在於,其管路較短以及離深層肺部較近,可以使病人的呼吸較省力、痰液清除也比較容易。

且萬一管路出現併發症,例如滑脫或是阻塞,更換氣切管也遠比更換經口插管容易。這些優勢可以加速病人脫離呼吸器,早點進入復健階段。根據文獻,重症病人早點(經口插管後七天以內)接受氣切的話,其出現呼吸器相關肺炎的機會較低,較短的使用呼吸器時間以及較短的加護病房(ICU)住院時間。

另外雖然氣切在病人身上多了一個孔道,但卻能使其口腔得到解放。不僅對其口腔清潔有利,病人的舒適度也較高,而且只要利用被子或是圍巾遮蔽,病人的外觀就與正常人無異。

急救該不該氣切?會無法講話嗎?下一頁醫師解答常見3疑慮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