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嗎?猝死的地方,70%都是發生在家中(臥室、浴室和客廳),而且常常發生在冬季的早上6點到10點!
為什麼猝死常在家中?
那是因為一般人,在家中都放下警惕了。冬天你出門,會包緊緊的,但在家,尤其是臥室,忽然或連續很多天的冷熱交替(例如從溫暖的被窩起床、室溫環境又很冷)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這樣的一縮一放,再加上清晨低溫環境,除了進一步加劇血管痙攣,也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就容易在家中引發猝死!
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幫助高風險人群安全度過寒冷早晨?
我整理一些建議和生活習慣,能夠幫助高風險人群,安全度過寒冷的早晨。
1. 慢慢「開機」起床
步驟a:分段起床
避免從溫暖的被窩中突然起身。醒來後可以先在床上躺30秒,再坐起30秒,最後緩慢下床。
- 躺著活動(30秒):醒來後,先在被窩中躺著,輕輕活動四肢,例如握拳、伸展手臂或腳趾。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逐漸從靜止狀態過渡到活躍狀態。
- 坐起(30秒):緩慢地坐起來,保持坐姿約30秒。在此期間,可以進行簡單的深呼吸,幫助穩定血壓,避免頭暈。
- 緩慢下床:雙腳穿著襪子,輕輕放到地面,手扶床邊,緩慢站起。確保站穩後再開始移動,避免因姿勢變化過快導致跌倒。這是肯定有助於血壓逐漸適應,避免頭暈或心血管意外
步驟b:按摩暖身
包括搓熱雙手、按摩耳朵、按摩臉部、按壓指尖、捏捏腳踝、輕拍或搓揉小腿等。
在冬天起床時,利用被窩中的溫暖環境進行簡單的按摩,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減少突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步驟c:伸展暖身
在寒冷的早晨或冬季,起床前進行簡單的床上伸展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身體逐漸適應環境溫度,減少因溫差引起的心血管負擔。
以下推薦一些適合在床上進行的簡單伸展動作,不僅安全,還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暖感與靈活性:
被窩裡外溫差大,怎麼保暖才安全?下一頁醫師給更多準則,連刷牙都有最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