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缺氧」萬一一出現,等到病人,再出現:典型的意識不清、嘴唇發紺…那往往已是重症肺炎最後階段表現,病情也往往迅速在24-48小時,兵敗如山倒的死亡...」,非常令人扼腕的!
近年來「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又稱「隱形缺氧」)這一詞,因COVID-19當時的嚴重疫情,進入大眾視野。其實,這種現象常見於我的重症肺炎患者,患者血氧濃度,明明已嚴重不足,卻未出現明顯呼吸困難症狀,猶如無聲的致命陷阱。醫學界對此高度警惕,因其延誤就醫的風險極高,可能瞬間快速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何謂「快樂缺氧」?
「快樂缺氧」並非醫學正式術語,而是臨床對「沉默性低血氧症」的通俗描述。「正常血氧飽和度(SpO₂)應維持在95%以上,若低於92%即屬異常」。
然而,快樂缺氧患者即使SpO₂降至70%-80%(瀕臨危險值),仍可能行動自如、談笑如常。這個在急重症患者,偶爾會見到!這樣恐怖吧!而此現象常見於重症:
- 病毒性肺炎(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
- 嚴重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為什麼已經嚴重缺氧,病人卻不自知?下一頁重症醫師解析快樂缺氧3致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