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原因讓現代人變成疼痛人!建立疼痛分級觀念,對症下藥緩解疼痛
林嘉俊醫師指出:(1)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身體退化造成疼痛問題更為普遍,(2)現代生活方式的不良影響,使得疼痛族群也有年輕化趨勢,包含久坐、不運動,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肥胖比例逐年上升,高壓環境讓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加劇;以上2大原因都讓疼痛問題愈來愈普遍,還提高了對疼痛的敏感度。
值得留意的是,一味忍痛會對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正確地選擇並使用止痛藥,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幫助維護生活品質。林嘉俊醫師提醒,建立疼痛分級的觀念很重要,根據疼痛程度的不同,可以採取不同的緩解方式。
以市面常見止痛藥成分為例,「如果是面對一般較輕微的頭痛、輕度關節痛、經痛等,可以選擇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乙醯胺酚溫和有效,是醫師常用於治療疼痛的第一線用藥」,林嘉俊醫師說明,「當疼痛合併明顯的發炎反應時,再使用具有消炎效果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乙醯胺酚止痛藥的副作用較少、過敏風險低!醫:這樣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林嘉俊醫師指出,乙醯胺酚的最大優勢在於「安全性」,相較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乙醯胺酚的副作用較少,尤其對腎臟、胃部等系統造成的負擔較小,且乙醯胺酚引發過敏反應的風險也比較低。這使得乙醯胺酚在用藥上更為廣泛,使用時相對負擔較低,因此常用於治療疼痛的第一線用藥。
一般建議成人使用乙醯胺酚時,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4000毫克(4公克)。市面上常見的乙醯胺酚劑型通常在每一次500到1000毫克之間。因此,使用時應間隔4-6小時服用一次,避免過度頻繁地使用,讓藥物有足夠時間發揮效果,而不會過度消耗身體,也能確保在安全的範圍內使用。
林嘉俊醫師也提醒,部分止痛藥成分為複合配方,可能是同時含有2種以上止痛成分,也可能是加入肌肉鬆弛劑、抗組織胺等其他成分,對於本身有在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來說,複方止痛藥可能會造成不同藥物的交互作用而引發風險,建議在使用前,務必先跟醫師諮詢後再使用。
表格:常見止痛藥成分及注意事項
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或者不確定應該選擇哪一類藥物,最好還是尋求醫師的建議。醫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症狀和情況,提供更合適的藥物選擇,並給出合理的使用建議。這樣不僅能達到最佳的療效,還能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