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鼻子就開始「包水餃」!過敏性鼻炎不只流鼻水、打噴嚏
洪偉誠醫師解釋,「過敏性鼻炎」的臨床定義為鼻內黏膜接觸到過敏原後,由免疫球蛋白E(IgE)主導引發的發炎反應,進而產生一系列鼻部症狀。臨床上常見症狀包括:流鼻水、鼻塞、打噴嚏、鼻癢或異物感,嚴重時甚至伴隨鼻音、眼睛紅癢、喉頭搔癢、咳嗽等症狀。
這些症狀不僅影響學習與工作表現,甚至可能干擾睡眠品質,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洪偉誠醫師補充,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蟎、黴菌、貓毛、狗毛、昆蟲及花粉等,台灣濕熱的氣候為塵蟎提供滋生溫床,因此塵蟎也成為臨床上過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
4招終結過敏性鼻炎!控制房間濕度也成關鍵
如何控制過敏性鼻炎?洪偉誠醫師指出,「預防勝於治療」,對於過敏性鼻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減少過敏原的暴露。他提供以下四種方法來改善日常生活環境:
- 居家環境控管: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左右,有助抑制塵蟎及黴菌滋生。
- 空氣清淨機:能有效減少室內懸浮過敏原,包括塵蟎及毛孩毛髮等。
- 寢具清潔與防護:定期使用熱水清洗寢具,選用防蟎寢具,降低塵蟎接觸機會。
- 環境簡化:減少使用容易藏塵的地毯、絨毛玩具和厚重布製窗簾,保持居家空間簡潔。
洪偉誠醫師提醒,若透過環境控制仍無法有效緩解症狀,患者應儘早至耳鼻喉科門診就診,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症狀持續影響生活品質。
環境控制仍無效,可嘗試藥物或手術改善
洪偉誠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治療上針對鼻過敏常見的藥物包括:口服抗組織胺、鼻內類固醇、鼻內抗組織胺、白三烯酸拮抗劑等。這些藥物各有其優缺點,患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後,選擇最適合的藥物進行治療,並遵循階梯式治療原則,逐步調整用藥。針對部分藥物效果有限或不願長期使用藥物的患者,洪偉誠醫師表示,手術治療也是一種可考慮的選擇。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 下鼻甲微創手術:透過縮減肥大的下鼻甲體積,緩解鼻塞,改善呼吸狀況。
- 鼻中膈鼻道成形手術:適合伴隨鼻中膈彎曲的患者,手術同時處理下鼻甲肥大及鼻中膈偏曲問題,達到最佳療效。
洪偉誠醫師強調,過敏性鼻炎雖然是常見的健康問題,但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相信也能揮別惱人的鼻塞、鼻水、噴嚏聲,迎來通暢清新的新鼻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