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代謝症候群,與肥胖與生活狀態都息息相關
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密切,可以說是檢視自己狀態的前哨站,我們可以從五個指標來檢視:腹部肥胖、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高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肥胖醫學專家鄔翔帆醫師表示,這五項組成因子,只要符合三項,就可以被判定為代謝症候群,簡單來說,有三高加上腰圍超標的人,都是危險群,腹部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十分密切,腹部一旦肥胖,會分泌多種造成發炎的細胞因子,影響胰島素的作用,進而導致胰島素抵抗,此時血糖水平升高,最終可能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是代謝症候群的核心特徵。而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肥胖醫學專家莊志聰醫師說明,現代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確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像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攝取過多高熱量、高脂肪、高醣的食物,常久坐,活動與運動量都不足,睡眠品質差,加上慢性壓力的加成,造成內分泌失調,因此健康的生活型態的調控就有其必要性。
想以減重逆轉代謝症候群,先從內臟脂肪了解起
控制減重與腰圍是能逆轉代謝症候群的,註1一般來說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80CM(31.5吋),腹部肥胖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多,要留意自己的健康問題。提到內臟脂肪,多數人都認為對身體只有不良影響,內臟脂肪就是腹部脂肪,能保護、並支持我們的內臟器官,不過腹部四周的脂肪過多,所產生的大肚腩、啤酒肚,其實就是內臟脂肪超標的象徵,因此腰圍超過85公分,或是四肢纖細、腰圍略粗的人,即使BMI測出來是正常的,對於內臟脂肪超標的問題也不可掉以輕心,過多的內臟脂肪,會產生較多的細胞激素,易誘發體內的發炎因子,而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對此,莊志聰醫師也特別提醒,內臟脂肪雖然只佔體脂肪的一小部分,但當內臟脂肪產生較多對健康有害的分子時,則會產生更多的細胞激素,這些都是心臟病與其它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也可能產生血管收縮素原的前體蛋白,使血管收縮而提高血壓,可以說是醞釀三高的溫床。
以正規專業的醫療方針,制定輕鬆減重減脂的實用計畫
想要保持好看的體態,以及健康的身體狀態,在減重計畫的制訂上,就必須有一套方針,要如何設定減重目標呢?鄔翔帆醫師表示,其實在門診中,常發現許多人一開始目標遠大,想要一口氣瘦20至30公斤,結果卻不如預期,因此不如循序漸進的設定容易達成、又好實現的短中長期計畫,鄔翔帆醫師建議每天都透過飲食執行卡路里計畫,像是每天都在飲食中比以往減少500至1000卡的熱量,就能每周減重0.5至1公斤,等穩定執行後,就可以制定3個月減重5公斤的中期目標,並且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健康脂肪,適當的複合碳水化合物,與大量的蔬果,並少吃加工食品,避免暴飲暴食,養成規律的進食習慣,就能避免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而當代謝症候群的影響範圍已經超標,對生活與健康都造成困擾,就可以透過正規醫療院所的協助,制訂完善的減重計畫,莊志聰醫師說明,通常會透過運動、飲食,以及作息的調適,再搭配合法的減重藥物去執行,註2台灣衛服部目前核准的減重藥物有三種,第一類是每日一次注射型的「腸泌素類」針劑,是以抑制食慾,減緩腸胃的排空速度,這樣的機制來控制體重,可降低難減的內臟脂肪。而第二類則是抑制腸道吸收的口服藥,一天需服用三次,要注意的是排油的情況,容易放油屁,因此在時間的安排上要控制得宜。第三類口服藥的主要機轉則為控制食慾,一天需服用兩次,本身有在使用身心科藥物的人,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用健康的生活的方式佐以合法藥物,為減重計畫增加助力。
日常健康減重減脂小技巧,以身體能接受的節奏邁向理想的體態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對身體有幫助的方式,一點一滴的為健康與體態加把勁,鄔翔帆醫師分享了實用的技巧,除了改變生活習慣,每天睡飽7至9小時,避免睡眠不足影響食慾調節激素,也要減少壓力,避免情緒化進食,可透過瑜珈或是呼吸練習來調控,並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無論是快走、慢跑、游泳都很棒,每周進行2至3次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提高基礎代謝,並結合日常多以樓梯代替電梯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動量。
對此,莊志聰醫師也提醒,透過醫病的觀察,發現過於痛苦的減重計畫,很容易以失敗告終,因此減重這件事,務必跟著身體的節奏循序漸進,可以慢慢減少醣類的攝取量,多喝水,早餐可以喝無糖豆漿、茶葉蛋,來降低對於甜食與高熱量食物的渴望,再忙每天都要記得睡足七小時,搭配運動紓解壓力,也可以透過現在很流行的超慢跑來輔助。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對飲食與自律生活的調控,往往知易行難,民眾可以透過上網搜尋關鍵字「輕盈門診」就近找到適合的專業醫療院所,透過醫師的醫囑、藥物調控,與每次回診的追蹤,進行有效率又健康的減重方式,達到滿意的成果,根據國外的研究數據顯示,透過這種健康有效率的方式減重減脂,復胖機率很低,因此想要告別腹部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重拾健康的各位,都可以透過正規醫療的幫助,找回自己理想的模樣。
【專業醫師哪裡找?立即搜尋離你最近的輕盈門診】
➡︎ https://pse.is/6kkhxr
註1:資料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21
註2:參考衛福部核准仿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