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的叮嚀:30%心房顫動沒症狀,腦中風危險飆5倍!成因及治療方案一次看

56,503 收藏1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全球有超過3,750萬人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全球盛行率也不斷上升,高齡人口更是需要特別留意心房顫動帶來的健康威脅,且未來AFib病例恐增加到60%以上。

根據統計,台灣的心房顫動盛行率約1.4%,約有25萬人患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1位罹患心房顫動。


什麼是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症狀不只心悸,還有30%無症狀


心臟就像幫浦一樣,為了讓心臟可以輸出足夠的血液,理論上,心臟的所有肌肉要能夠一起規律收縮,幫助心臟將血液推送出去。

當心房的肌肉纖維有不規則的放電,節律訊號出現異常,就可能使得心房肌肉纖維不規則收縮,造成心跳忽快忽慢,心臟輸出的血液不足。因此,心房顫動可能會導致心悸、胸悶、胸痛、呼吸急促、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心房顫動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後果,因為心房顫動代表心房無法有效收縮,其中有血液滯留就會凝結成血塊,循環到其他部位造成栓塞,所以跟一般人相比,心房顫動患者的腦中風風險高出2.4倍、心臟衰竭風險高出5倍。

然而,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患有心房顫動,不僅因為心房顫動的症狀因人而異,更有高達30%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心房顫動有3種!除了年紀因素,三高、肥胖也是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除了年紀、性別及基因等無法改變的因素,其他常見危險因子還包含:生活習慣如吸菸者,或是患有甲狀腺亢進、糖尿病、高血壓、肺部疾病、肥胖、瓣膜性心臟病等慢性病的患者。

心房顫動可以透過心電圖幫助診斷,依據心房顫動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將心房顫動區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持續性心房顫動(Persist atrial fibrillation)、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等3種類型,醫師會依患者狀況加以判斷要實施何種治療方式。

心房顫動的3種類型:
  • 陣發性心房顫動:7天內可緩解的心房顫動。
  • 持續性心房顫動:7天內無法緩解的心房顫動。
  • 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持續超過1年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一旦出現心房顫動的狀況而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心房顫動的病況可能會不斷惡化,健康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心房顫動治療方案有3種!積極面對遠離腦中風、心臟衰竭


心房顫動的治療目標,以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有3種,分別為:藥物治療、心律整流術(Cardioversion)、心導管消融術(Cardiac Catheter Ablation)。

1.藥物治療
醫師會開立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如果血管栓塞的風險較高,也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幫助預防心房顫動可能形成的血塊、血栓。

2.心律整流術
利用體外電流刺激,幫助心跳恢復正常規律。

3.心導管消融術
由於造成心房顫動的異常放電,經常起因於肺靜脈入口處,心導管消融術的做法,就是經由導管的方式,針對異常放電處直接進行細胞破壞,阻隔異常訊號的傳遞,進而防止心房顫動,且研究顯示,患者有84%-94%的機率,在接受一次心導管消融術後一年內保持心房節律正常,有效降低住院率。

目前常見的心導管消融治療有2種,分別為: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凍球囊消融術(Cryoballoon Ablation,CBA),醫師可以透過導管以電流燒灼或-30℃~-50℃低溫破壞細胞,快速地在肺靜脈入口處形成環狀傷口,阻隔異常訊號,達到防止心房顫動的目的。

參考資料
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35-3/04-%E7%B6%9C%E8%AB%96-%E5%BB%96%E7%9B%88%E8%AC%B9.pdf
https://www.sem.org.tw/EJournal/Detail/8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55707/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