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高達75%營養不良!未補充正確營養恐需中斷治療

107,735 收藏1
隨著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癌症已成現代人的文明病。不只是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更已蟬聯了42年,每年奪走超過5.3萬條性命。

營養不良也是導致癌症患者失去性命的原因之一,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高達75%癌症患者確診時已被診斷出營養不良,甚至有體重下降的現象,尤其頭頸系癌症(如口腔癌、食道癌)和消化道系癌症(如大腸癌、胰臟癌)的患者,體重掉得更多。

癌症腫瘤是養分搶匪,臨床上7成癌症患者營養不良



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胡萬祥醫師分享:「臨床上也發現7成癌症病患有營養不良狀況,原因有三,第一是癌症腫瘤血管相對正常組織緻密,因此癌細胞會大量跟正常細胞搶養分;第二是癌細胞會分泌刺激因子,導致胃口下降;第三如果是消化道相關癌症合併阻塞會影響患者進食,進而造成養分消化吸收困難」。

圖:高雄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胡萬祥醫師的營養衛教

胡醫師在臨床經驗中遇到不少腸道癌症患者,常常反映一吃東西就會脹氣甚至想吐,檢查發現他們經常有腸阻塞現象。經過治療舒緩後,患者才能夠正常進食和補充營養,進而有體力繼續接受治療。因此,醫師通常建議在治療期間加強營養支持。如果無法持續補充營養,對於體力、免疫力的維持以及治療效果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營養是原料,免疫細胞是彈藥,治療期加強營養攝取避免免疫力低下



營養不良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甚至會影響癌症患者抗癌效果。胡醫師解釋:「癌症常使用的治療方式為化療、放療和手術,作用是殺死癌細胞或切除腫瘤,阻止腫瘤擴散生長。然而,提升整體治療效果,仍需依賴病患本身的免疫力支撐,例如靠免疫細胞去辨識、剷除變異的細胞,如果將免疫細胞比喻為殺死癌細胞的彈藥,那營養就是製作這些武器的原料,所以患者營養不良時,常造成免疫力低下,進而影響癌症治療效果。」。

治療前未攝取充足營養,恐讓效果大打折扣



「做任何治療前,要先確認病人是否有營養不足的問題。」是這幾年台灣醫界漸漸建立的觀念,為了幫助化療、放療的抗癌效果,或是加速重大手術後病人恢復期,許多醫師都會建議患者在手術前七日就要開始多補充營養,除了補充營養身體需要時間吸收作用外,另一原因是癌細胞也會跟正常細胞競爭養分,所以更需提早開始強化免疫力。

攝取精準營養素給身體免疫力最強大支持



那要補充哪些營養素呢?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公佈的營養指南建議,「魚油」、「精胺酸」、「核苷酸」是身體製造免疫細胞的關鍵營養成分。同時攝取三種免疫營養,可調節體內免疫機能、提升抗炎反應,對於整體療程有相當大的幫助。

胡醫師說明這是因為魚油中的EPA、DHA是可抑制發炎反應的Omega-3;精胺酸可改善心血管的問題、強化免疫力、幫助傷口修復、減少術後感染風險、縮短住院天數並且增加肌肉量;核苷酸則可提高免疫細胞的分化性、成熟性,避免癌症患者在做治療時,白血球數量無法達標。

胡醫師也提醒,不論是否罹癌,有重大傷口,例如燒燙傷、或是經歷重大手術的病患,也需要調節免疫力,幫助傷口修復,因此也需要多補充這三種免疫營養。


癌症患者更要注重提升蛋白質攝取



坊間常流傳,為了避免給癌細胞養分,因此要採取低蛋白飲食、單一食物飲食法,胡醫師表示這是錯誤觀念。建議患者仍要均衡飲食,因單一飲食的能量攝取可能不足且營養來源也不夠多元,此外也建議應攝取高蛋白食物,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皆可,畢竟蛋白質分解後就是胺基酸,胺基酸是生成免疫細胞的原料之一,且體內的癌細胞會跟正常細胞搶養分,因此更要多補充好的營養素才能提供足夠細胞能量。

此外,胡醫師也提醒,早期篩檢診斷大腸癌的比例僅約佔所有病患8%,大多數患者都是在出現明顯症狀或感到嚴重不適時才就醫。然而,經過早期篩檢診斷的患者,其存活率和恢復能力較高,術後併發症也相對較少。因此,他特別呼籲大家,不論是否感到不適,都應定期安排腸道癌症篩檢,切勿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

Reference:
1.Prado CM, et al. Am J Clin Nutr. 2013;98:1012-1019.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