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5個行為好毒!研究: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於歐美國家2~7倍

368,600 收藏0
塑化劑已經被認定是可能的致癌物質,台北醫學大學的研究更發現,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比歐美高2~7倍,小心塑化劑早已滲透日常!如果常常用塑膠袋裝熱湯、塑膠餐具重複使用,一定要特別注意,因為日常生活中有5個危險行為,很容易不知不覺把毒物吃下肚!

北醫研究: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歐美2~7倍



塑化劑(EDCs,又稱環境荷爾蒙)會影響人體內分泌系統,說到塑化劑的危害,包含可能提升乳癌、前列腺癌、睪丸癌等癌症風險,也可能與子宮內膜異常增生、不正常性發育、生殖力降低、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問題有關。

而台北醫學大學近來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研究,調查2013~2016年竟發現台灣民眾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代謝物濃度驚人,高於德國、美國、加拿大等許多歐美國家,且18歲以下孩童又高於成人!北醫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廖凱威在記者會上說明,塑化劑代謝物有很多種,以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為例,部分代謝物濃度甚至為先進國家的2~7倍。

「由於塑化劑代謝出體外所需時間不長、只需要幾天,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日常在塑化劑的暴露非常普遍。」簡單來說,塑化劑是可以被代謝及排出的,不過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卻很高,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太常接觸、甚至已經成習慣!

哪些日常行為最容易吃進塑化劑?下一頁看看專家提點的5個NG關鍵!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