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個人脂肪閾值」普遍較低
說到民族差異,跟歐美人比,我們亞洲人好像比較容易得到早發性糖尿病。這可以用「個人脂肪閾值」來解釋。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媽媽的兩倍大,但健康狀況比我們好,讓人氣憤。
這種差異可能有:
- 基因:不同族群基因不同,影響脂肪儲存和分布。
-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量和其他生活方式也會造成健康差異。
七招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要怎麼養成健康的脂肪呢?重點不是減少脂肪總量,而是提升脂肪組織的品質和功能。脂肪組織是活的,我們要好好照顧它們!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發炎,這跟照顧血管、視網膜是一樣的道理!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吧:
-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讓脂肪細胞不發炎。加工食品裡的飽和脂肪和Omega-6可是發炎元兇!
- 多吃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減少脂肪組織的氧化壓力,像花青素、茄紅素、蝦紅素都是好東西!
- 不要忘記促進粒線體功能的Q10。
- 遠離果糖,這東西會直接變成脂肪,並且降低粒線體功能。
- 尿酸太多也不行,因為它過多時會變成果糖!
- Zone 2運動很重要,能幫助抗發炎。
- 睡眠充足:睡眠對脂肪代謝和內分泌調節超重要。
作者介紹:蕭捷健醫師,現職: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經歷: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教練(ACSM-CPT)講師 ‧ 新竹台大分院內科住院醫師 ‧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總醫師 ‧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醫師 ‧ 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 FB:減重醫師 蕭捷健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