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宥嘉、曾國城都曾受腸躁症所苦!但拉肚子與4種情況也可能是大腸癌前兆

67,243 收藏0
腸躁症的全名是「大腸激躁症」(為方便閱讀,本刊中所提到的大腸激躁症皆簡稱為『腸躁症』),從字面上來看,也就是大腸「比較容易激動」的意思。便秘是「大腸不愛動」,腸躁卻是「太過激動」,人生是不是很難?

根據資料,全球大約有10%的人有腸躁症的困擾,也就是說這世界上有近8億人的大腸都過激動。台灣推估盛行率為10到20%,這也代表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會需要一出門就找好廁所位置,免得發生慘劇。

台灣的名人像是歌手林宥嘉與主持人曾國城,都曾公開表示自己有腸躁症。尤其是曾國城已有多年病史(從1998年至今約20多年),曾一天跑好幾次廁所,排練舞台劇時還「失去一條內褲」,因為來不及跑到廁所,一起工作的同仁都被瞞在鼓裡。


原來有這麼多人有腸躁的困擾,僅次於腸道煩惱第一名的便秘,而且每年的4月19日還是世界腸躁日!你說上不出來跟隨時隨地找馬桶,哪一個比較困擾呢?

鍾雲霓醫師說,腸躁症是一個普遍的「溝通」用語,有可能只是一段期間腸道比較敏感或正處於發炎狀態,腸躁症是有一個判定標準與「規格」,也就是所謂的《羅馬標準》(或稱為羅馬準則)。最新一版的羅馬準則IV在2016年發表,其中對於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為:

  1. 與排便有關
  2. 與排便的頻率產生變化有關
  3. 與糞便的形狀變化有關

且以上需要在最近3個月內,每週至少1次以上復發性腹痛,並符合以上3個其中的兩個。特別的是,羅馬準則裡完全沒有提到「壓力」。雖然壓力常被視為是腸躁症原因之一,但因為很難量化,所以並沒有被列為指標。

腸躁症有時候容易與大腸癌等4種疾病混淆!下一頁看看哪些症狀要特別注意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