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纏身讓你頭暈胸悶、虛累累!中醫師:趁「大暑」用2飲品除濕消暑

41,159 收藏2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介於小暑和立秋之間,今年7月22日便會正式踏入大暑。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大暑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亦是全年暑氣最盛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30度,此時地面的熱氣不斷上蒸,酷熱天氣對人體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大暑可分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從一開始輕羅小扇撲流螢,然後天氣逐漸悶熱,空氣濕度增加,大地也跟著濕潤起來。《二十四節氣解》也提到:「大暑,乃炎熱之極也。」面對這樣炎熱的「大暑」節氣,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疾患?我們該如何預防保健呢?

夏天暑濕之氣侵犯人體!中醫:易脾胃受損、濕邪症狀多



賴睿昕中醫師說明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的氣候特徵是以「濕」和「熱」為代表,包括了6.7月的多雨悶熱潮濕,以及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因「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

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若因為過食辛辣後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很容易讓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會造成水濕停滯,內外濕邪引動,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濕邪引發的症狀。

過度炎熱反損陽氣!中醫:5類民眾要注意避暑養生



賴睿昕中醫師分享內經有云:壯火食氣。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加上熱逼汗出,大暑之時人體的津液亦都容易消耗。暑熱耗氣傷津,輕則令人精神不振,重則導致中暑,體溫過熱不降,或可能會危及生命。尤其小孩、長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及肥胖人士,都較容易受暑熱影響,起居生活需注意避暑養生,應盡量避免在炎熱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減少暴曬,帶備並補充足夠水份,以防脫水。

室內環境應保持清涼通爽,打開窗戶及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夏季因高熱也容易使人體容易出汗,但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常見的不適有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等症狀。

下一頁來看看中醫師推薦什麼清熱生津、消食開胃的大暑養生飲品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