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揪胰臟癌、正確率達90%!10秒看老化、肌少徵兆,守護中年後的健康

49,180 收藏0
2025年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將達 485 萬人,然而, 台灣人平均卻有高達 8 年的不健康餘命,成為國家、社會與家庭重大負擔。其中「衰弱與肌少症」、「老化」、「癌症」、「失智」、「憂鬱症」也成了高齡健康的潛在風險!早期發現並治療,能有效降低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藉此減輕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首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將展開!「超慢跑」等9大講座盼帶動健康意識



台灣首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將於8月2日至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本次博覽會匯集了多家指標醫療院所,展示如何運用最先進的 AI 技術、影像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早期發現並治療高齡者的潛在疾病,降低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

除了有許多熱門檢測活動外,將會有9大高齡健康議題在現場開講,包括風靡全國的「節拍超慢跑」、有助於鍛練心肺功能、肌力訓練、身體柔軟度的「中醫氣血導引術」以及逆轉肌少症的「複利健走法」,希望能藉由運動,帶動大家的健康意識。

8/2-4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節拍超慢跑」、「氣血導引術」、「複利健走法」講座>>>報名請點此

打破癌王魔咒!AI輔助偵測,揪出早期胰臟癌



胰臟癌因早期難發現且擴散快,5年存活率僅10%,被稱為「癌王」,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臺大醫院內科部廖偉智教授表示,在腫瘤小於 2 公分、未轉移時診斷,治癒率可達 80%,不過,卻有40%的個案難以在電腦斷層(CT)被發現;一旦腫瘤大於 2 公分,治癒率便會降至不到 20%。

為了把握寶貴的治療契機,臺大醫院結合AI技術,開發世界首創AI 胰臟癌輔助偵測系統,可辨認小於 1 公分的腫瘤,約1分鐘就能完成判讀,且正確率超過90%。

AI智能關節偵測!10秒鐘「姿勢變換」就能診斷肌少症



肌少症牽涉到營養不足、活動力下降、疾病等問題,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男性肌少症的盛行率為23.6%、女性為18.6%。台中慈濟醫院首創「AI 智能關節偵測系統」,以姿勢變化為肌肉健康指標,只要10 秒鐘就能偵測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

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肌肉質量與纖維數量日漸減少,高齡者缺乏運動會加速肌肉退化,並出現烏龜頸、駝背、骨盆前傾等狀態,即使請長輩在家運動,其居家運動訓練也未必能達正確臨床標準。透過「AI關節偵測系統」可早期發現高齡族群骨骼肌肉狀況,及早介入治療,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導致失能!AI技術提升早期診斷率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根據估計,65 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5%受到帕金森氏症影響,但早期發展緩慢,影像變化微小且缺乏明顯病灶,使早期診斷準確率僅 53%,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更降至 26%。長庚醫院利用AI技術分析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率達90%,大幅降低誤診率。

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增加,失智症人口也逐漸增加,台灣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約有7.99%的 65 歲以上老人受失智症影響,患者總數超過35萬人。失智症一旦出現明顯症狀,通常已進入不可逆階段。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通過步態、語調、眼動等細微行為指標,結合頸動脈超音波與腦部造影 AI 分析,可精準檢測極早期失智症,達到預防或逆轉的效果。

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則致力於預防極早期失智症的研究,除藥物治療外,還提升病患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和生活品質。也因為失智症家屬經常找不到衛教資源,導致照護壓力增加,亞東醫院與電信合作,開發失智 Open AI 人工智慧站,提供即時問答,協助解答長照相關諮詢需求,宛如 24 小時待命的隨身失智症照護幫手。

中老年憂鬱症讓失智風險大增!iTBS療法可改善大腦活性



憂鬱症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 2030 年,憂鬱症將成為導致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對中老年人來說,憂鬱症不僅影響認知功能,降低生活品質,增加自殺 風險和過度用藥,還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重要危險因子。

除了藥物治療,近年來興起的腦刺 激療法通過刺激和活化相關腦區,有效緩解憂鬱症狀。臺北榮總精神醫學部首次發現「間歇性叢集型陣發刺激 (iTBS)」對高齡憂鬱效果顯著,可大幅改善腦部活性。

高齡咀嚼吞嚥困難暴增!口水聲能判斷吞嚥力?



健康的基本要件是飲食,許多長者咀嚼功能退化甚至吞嚥困難,嚴重影響口腔健康、營養攝取和生活照護。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大約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具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導致許多人必須仰賴鼻胃管灌食,導致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增加,也會造成食道括約肌疲乏,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對長者來說,是很大的痛苦。成大醫院吞嚥中心主任蘇慧貞也補充說明,吞嚥障礙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引發肌少症等一連串健康問題。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口腔衰弱的概念,以及養成自我鑑測的習慣,成大咀嚼吞嚥中心與資工共同開發app,包含三項檢測,前兩項是自我評估量表 (EAT-10)及反覆口水吞嚥測試 (RSST),再結合AI收錄上千筆吞嚥聲音建立的模式,民眾只要使用電子聽診器放在喉部兩側,就能收錄吞嚥聲音,藉此得知吞嚥功能是否出問題,蘇慧貞強調,此創新的 AI 模式偵測吞嚥異常準確率可達 80%。

參考資料:
  1. 成大醫院「咀嚼吞嚥中心」-安心咀嚼、安全吞嚥、幸福每一餐
    提升高齡者安心飲食,達到預防衰弱、健康老化的目標
  2. 神經退化疾病提前預警!長庚醫院AI智能診斷精準守護腦健康
  3. 2024-07-15 台中慈濟醫院新聞稿-慈濟推醫養願景 首創 AI 智能關節偵測檢測肌少症
  4.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新聞稿-預防失智症也能超前部署 科技監測數位生物指標 讓極早期失智症無所遁形
  5. 新聞稿-AI 科技揪出高齡衰弱、老化、癌症、失智、憂鬱五大健康風險!
    8 月 2 號-4 號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探索長壽新科技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