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熱夏至6款涼補聖品清暑又排濕!加按第一長壽大穴無病也強身

14,922 收藏0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節氣,介於芒種和小暑之間,今年的6月21日便是夏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夏至與冬至相對,同為陰陽轉化的重要日子。至,有極的意思,夏至代表著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到極至,當日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28度。所謂夏至一陰生,夏至過後日照時間就會逐漸縮短,不過炎熱的天氣仍然會持續至小暑大暑。


翰鳴堂中醫診所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芝麻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及清涼解暑作用。夏至亦可多喝消暑祛濕的湯水,冬瓜、赤小豆、扁豆及薏苡仁等都是夏天常用的材料,有助清熱解暑及利濕。

夏至天氣熱,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 夏至後天氣更加炎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降低,以至於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上身體大量出汗、暑氣誘發內熱,可能會出現脾胃不和、肝火上升等情形造成胃口差。補養身體應以涼補為主,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但苦茶使用的藥材多偏苦寒,多喝易腹瀉,也不宜過量。

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天人相應」、「內病外治」等觀念,將屬性偏熱的藥材,貼敷於人體相對應的穴位,稱為「三伏貼」。透過中藥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的作用。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為旺盛,此時進行三伏天灸,氣血暢通,藥性易於深達臟腑,三伏天灸乘其勢而治療,往往可獲得良好的療效。通常貼於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脾俞、腎俞等穴位,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陰寒,並且治療宿疾,能夠改善常常在冬天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因為具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下一頁看看能幫助清熱袪濕、夏日緩解胸悶火燒心的更多養生方法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