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醫師小叮嚀:平時應該如何保護腸胃,預防消化不良?
大口吃菜,多元飲食
黃帝內經非常注重飲食對身體的調養,《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多樣攝取各式食材的重要性,不挑食,才能攝取充足的多種營養成分。
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九成國人纖維攝取度不足,平均男性每天攝取13.7克、女性14克,距離衛服部每日纖維建議量25~35克,至少還差一半。
比起高度開發的國家,開發中的國家例如非洲,居民普遍食用各式各樣的植物,大多是未經加工的食材,腸道菌多樣性就較高,腸道中能分解膳食纖維的益生菌也較多,不容易脹氣、排便也較順暢,大幅度減少腸胃道疾患的比例。
適當烹調、細嚼慢嚥
除了吃到七分飽之外,孔子也提到他的養生方法:「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精」指的不是「精緻」,而是指新鮮、營養的食材,經過烹調加熱,以利消化。明•高濂《遵生八箋》也提到:「不以脾胃暖冷物、不以脾胃軟硬物、不以脾胃熟生物」。
中醫注重脾胃功能,主張細嚼慢嚥。建議減少攝取生冷、堅硬難消化的食物。尤其老年人,腸胃功能退化,《華佗食論》說:「食物有三化:一是火化,即煮爛;二是口化,即細嚼;三腹化,即入胃自行消化。老年人唯借火化,磨運易而輸精多。」建議將食物煮軟煮爛,較容易消化、吸收,減少腸胃道消化的負擔。
按時排便,多喝水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會排便1到2次,顏色為棕色,便量約在100~200公克,建議能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固定時間將廢物排除。
要避免便秘有三個要素: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纖維素及適量的油脂。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毒代謝廢物的排除,但如果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記得將食物和水分離,以利足夠胃酸消化食物。
睡眠充足,睡前不飲食
中醫說:「胃不和則臥不安。」中醫認為,養腸胃,首先要睡得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現代人久坐、動的少,氣血循環不佳,建議平常可以多動,打打八段錦,吃完飯後輕微散步助消化。
睡前三小時則不建議吃東西,且盡量避免睡前吃豆類、洋蔥、芹菜等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避免脹氣及影響睡眠。
本文授權自昌盛堂中醫診所,更多中醫養生資訊,請見昌盛堂中醫診所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