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繭和雞眼也會反映走路習慣
腳底的角質變得又硬又厚,形成厚繭、雞眼還會產生疼痛感。從「鞋底的磨損」可以了解走路姿勢,從厚繭的位置則可以推測足部的變形和走路方式。
如果時常吊單槓,雙手容易長繭。同樣的道理,當同一個部位長期受到壓迫或摩擦,都可能長繭。俗話說「耳朵長繭」,之所以長繭,是由於「持續受相同刺激」所造成。然而,雞眼的成因不太一樣。厚繭是角質向外側突出的腫塊,雞眼則是角質向內側侵蝕,而且會在中心形成突起的硬顆粒。這個差異是來自受壓方式的不同。厚繭是由於反覆摩擦(剪切力),使得皮膚表層外側不斷增厚,然而當受力集中在某一點,且不斷向內侵蝕時,則會形成雞眼。
足病診療學把足部視為一個臟器,不僅會關注「行走」的動作,同時也會注意厚繭與雞眼的問題。
形成厚繭或雞眼的部位,除了反覆受鞋子摩擦以外,還得承受相當於兩倍體重的重量負荷,而且受力次數等同行走步數。足部之所以會形成厚繭和雞眼,可說是為了對抗過度的壓力,透過增厚的角質,來保護深層皮膚。所以除非製作鞋墊、改善鞋子問題,或矯正用腳習慣,否則很難解決根本問題。
關於厚繭或雞眼的自我照護,可在患處塗抹含有尿素或水楊酸的軟膏或乳霜,軟化角質。雖然也可以用去角質的方式磨除,但自行處理,很容易造成出血,須小心謹慎。
此外,厚繭、雞眼與病毒疣極為相似,不太容易分辨。有別於厚繭和雞眼是由於反覆受壓所形成,病毒疣是感染「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所造成。在更衣室或游泳池等赤腳走動的場所,都有可能感染病毒疣。如果家人感染了HPV病毒,也可能造成家庭傳染。病毒疣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但偶爾會出現疼痛或搔癢的案例。
經常有人把病毒疣誤以為是厚繭或雞眼,自行磨皮去角質而流血。腳底的病毒疣很難根治,如果侵蝕到內側,行走時可能帶來劇烈疼痛,所以早期治療非常重要。皮膚科醫師會使用特殊放大鏡─ ─「皮膚鏡」進行辨識與診斷。
形成厚繭的位置及原因
本文摘自《足部保健全圖解》/日本下北澤醫院醫師團隊/墨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