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增強記憶力,別再死記硬背!腦科權威:「大人腦」必用1招讓學習速度快4倍- 第2頁

2,633 收藏1

那麼,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 各位請記住,是要以「興奮積極的情緒」面對學習這件事,而不是勉強自己喜歡學習。

例如,喝喜歡的拿鐵咖啡,以愉快的心情學習;預設好通過考試後要給自己怎樣的獎勵,想著那個獎勵翻閱教科書;或是去找喜歡的老師,報名線上課程,藉以提高興奮的情緒。

有資料顯示,釋出希塔波的時候,學習速度會從兩倍上升為四倍(德州大學學習與記憶中心,霍夫曼等人的研究)。 比起普通的學習方式,這麼做只要花25~50%的時間與體力就能記住想要學習的知識。

面對棘手的事物時,把「喜歡」的事物放在身邊,營造讓大腦容易運作的環境很重要。

複習的時候,從教科書的中間開始



容易記住學習內容的開頭和最後,是大腦的特性之一。反之,很難記住中間的內容。

複習的時候,刻意改變順序從中間開始,就能徹底記住知識。播出時間長達半年的NHK晨間連續劇或連續一年的大河劇,人們對於那些作品的開頭和結尾都記得很清楚,但中間的劇情是什麼,很少人能夠詳細記住。其實,實驗心理學也已證明,中間的記憶會被遺忘。

行動心理學的用語中有「初始效應」和「時近效應」,最初和最後的記憶容易成為短期記憶。「初始效應」是指見到一連串的項目時,很容易記住最初看到的項目,這在一九四六年波蘭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的印象形成實驗中已被證實。

實驗中分為兩組,針對某個人物進行以下的描述:
  • A「開朗、率直、可靠、謹慎、急躁、善妒」
  • B「善妒、急躁、謹慎、可靠、率直、開朗」

雖然兩組都是相同的形容詞,根據最初的詞彙,A組給人積極正面的印象,B組給人消極負面的印象。

「時近效應」是一九七六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諾曼.亨利.安德森(N.H.Anderson)在模擬裁判的實驗結果中提出的詞彙。實驗中分為兩組,一組是從檢方到辯方依序作證,另一組是先從辯方,再由檢方總結證詞。

透過這樣的區別,觀察陪審員會做出怎樣的判斷,結果兩組都是最後提出證詞的那一方勝訴。儘管進行了各種討論,人們還是會忘記中間的過程,更容易記住最後的意見。

商務人士決定做簡報的順序,或是向顧客推銷商品的時候,經常活用初始效應和時近效應,學習事物時也可運用這兩個效應。

我們對於學習的東西比較容易記住開頭和結尾。也就是說,複習的時候,從難以記住的中間開始增加複習的次數,是個聰明的做法。假如前天念了第一頁至第十頁,隔天就從第四頁開始複習,有效率地彌補記憶的漏洞。

理解大腦的特性,除了加強已經記住的部分,同時彌補弱點,這麼做能夠提升記憶力。

此外,於一九六六年進行的記憶結構實驗也指出了一項關鍵。實驗中分為A、B、C三組,讓他們記住十五個單字。A組在記完單字後直接進行回答,而B組和C組在記完單字後的十秒和三十秒內,用喊數字的方式進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回答。

結果,A組是開頭和最後的正確率較高,B組和C組是只有開頭的正確率較高。起初因為要記的東西不多,各組都是記憶力良好的狀態,但最後只有未受到干擾的A組的正確率變高。

你在學習後是否會為了轉換心情而滑手機看新聞或上社群網站呢?這麼做會讓後半段學習的內容變得容易忘記,請務必留意。

本文摘自《30歲之後,才是你大腦的全盛期》/加藤俊德(腦神經內科醫師、醫學博士)/平安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