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1類人罹癌率高15倍!睪丸癌症狀自我檢查4招不怕延誤病情

13,702 收藏0

睪丸癌.定期自摸檢查保健康



睪丸是女性卵巢的同源器官,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與分泌男性荷爾蒙。在體內是成對的卵圓形腺體,寬徑約二公分、長度約四至五公分。睪丸在胚胎時期位於腹腔後上方,三十二週才降至陰囊,至出生時會在正常位置內。

隱睪症會增加罹患睪丸癌的風險



睪丸癌症與其他癌症不同之處除了患者較年輕之外,成因不是菸、酒、化學藥物、污染物等長年累積毒物所導致,與隱睪症較有關連性。隱睪症的患者會增加罹患睪丸癌的風險,睪丸位置愈高,為隱睪症的機率就愈高,罹患睪丸癌機率也隨之增加,約莫是一般人的三至十五倍。

睪丸癌如何檢查、發現與診斷



五十多歲王先生就醫時因睪丸癌的關係,單側已腫大至十公分,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罹患癌症,當醫師問起王先生怎麼沒發現,他卻說:「這沒什麼,很大而已,而且也沒感覺到有不舒服的感覺!」若平常自己觸摸到兩側睪丸大小不一或有硬塊時,建議即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患者就醫時有一定的檢查過程,除了醫師問診是否會疼痛以及觸診之外,例行檢查為尿液分析、陰囊超音波看有沒有回音性腫塊,再視情況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是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

▼睪丸癌(右)摸起來表面會有硬塊和不平滑的感覺

另外,會檢測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AFP)、β絨毛膜促性腺刺激素(β-hCG)、乳酸脫氫酶(LDH)的濃度三種腫瘤標記,這三項相關數值是相當重要的參考。

睪丸癌治癒率很高、發生率低,在臺灣並不多見,初次診斷病例數一年大約一百五十至兩百人,好發在十五至四十五歲,以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世代族群較常見。過去仍為徵兵制時,多在服兵役期間見到病例,之後轉送至軍醫體系中唯一的醫學中心診治,所以早期病人大多會集中在該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建議隱睪症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定期追蹤,早期發現睪丸癌的可能性。

自我觸摸檢查是早期發現睪丸癌症狀的不二法門



睪丸是外露器官,與攝護腺、膀胱等器官在腹腔內不同,有些隱睪症患者小時候在小兒科醫師檢查下便可確認。至成人後若有腫塊,其實不會有痛感,不容易察覺,其實當用手摸起來感覺比較硬、表面不平整的時候,就要提高警覺。而且可以與對側睪丸做比較,大約九成以上的患者發生在單側,較少數的情況會雙側發生。大部分人因觸摸感覺不對勁而就醫時,仍屬於早期階段,僅有百分之十的患者腹部會有不適感。

要小心注意的是,睪丸癌的腫塊生長速度較其他癌症迅速,不舒服時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有些中年人就醫時自述沒有感覺不舒服,認為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病,沒想到醫師檢查後發現腫塊已經長至七、八公分,甚至有遠處器官轉移的風險。

醫學小百科:睪丸自摸檢查法


  1. 將睪丸持於雙手中。建議最好在溫水淋浴後進行
  2. 用大拇指與食指以轉動的方式檢查表面,輕輕壓即可
  3. 熟悉連接在每個睪丸背面的管狀結構,包括副睪丸
  4. 感覺是否有腫塊、大小的改變或不規則(兩側睪丸一般會有一側稍微大一點,這是正常的)


本文摘自《逆癌:泌尿腫瘤最新指南》/馮思中(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余家政(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長)、林嘉祥(義大醫院外科部部長)/墨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