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性攝護腺癌更惡性、存活率低!醫:家族史有乳癌,風險也高21%- 第2頁

7,808 收藏0

攝護腺癌可分為可能不需要治療的非侵襲性、生長緩慢的疾病,到需要治療的侵襲性、快速生長擴散的腫瘤。因此,不論上述發病率的差異,相同的是攝護腺癌若能早期即篩檢發現,成功治癒的機率愈高;若診斷時已是晚期,腫瘤擴散與死亡的風險則會相對提高。

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社會,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加上PSA篩檢比率增加,台灣每年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逐年上升,不過,相對其他惡性腫瘤,攝護腺癌的進展速度較慢、治療的選擇多元,長期存活率高,因此對於男性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早期的診斷率,並及早治療,同時瞭解影響攝護腺癌發生的風險和致病危險因子,對於攝護腺癌的預防、診斷,以及個人化治療和癒後都相當重要。

高風險族群與危險因子



年齡增長是攝護腺的重要風險因素



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年齡密切相關,老化是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根據歐洲泌尿學會治療指引與全球癌症數據資料GLOBOCAN 二O二O相關數據顯示,攝護腺癌好發六十歲以上男性,四十歲以下的男性較為少見,年齡大於六十五以上的盛行率約為百分之六十、年齡小於三十歲的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五,根據衛福部二O二二年數據,台灣罹患攝護腺癌好發年齡的中位數則為七十二歲。

由於國際攝護腺癌醫療指引建議男性在五十歲時進行攝護腺癌篩檢,也整體提升攝護腺癌的發現與診斷機率,不過攝護腺癌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雖然五十歲以下的年輕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較低,近年也有增加趨勢,且年輕男性一旦確診,屬早發性攝護腺癌,其腫瘤的惡性與侵襲程度均遠高於老年男性,預後與存活率也不佳。

目前全球攝護腺癌於十五至四十歲間的年輕族群之發病率,自一九九O年以來,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二的穩定速度增加,不排除與家族基因以及飲酒、肥胖、環境致癌物等潛在危險因子的盛行率增加有關。

因此,醫師除了建議五十歲以上男性應定期至泌尿科進行PSA檢測,年輕男性也應多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因為攝護腺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可能因與良性攝護腺肥大之症狀類似,而很容易被輕忽,因此不少病人在求醫時,已進展到中晚期,其症狀則包括排尿困難、尿液或精液中帶血、骨骼疼痛、勃起功能障礙等。

有這種攝護腺癌家族史,罹癌風險高4倍!家族有人罹乳癌、卵巢癌也不能輕忽?下一頁看醫師更多分析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