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分餐吃才不會「浪費掉」?醫師解析最新研究:168這樣吃也不怕掉肌!

1,331 收藏0
最新研究打破人體「單次只能吸收20公克蛋白質」的觀念。

過去研究發現,運動後攝取20克或40公克蛋白質,所引發的肌肉蛋白合成速率一樣。

科學家因而推測,蛋白質攝取有「天花板效應」,吃下超過20公克的蛋白質只會被身體作為燃料消耗,並不會打造出更多的肌肉。進一步推論,每天蛋白質攝取應均勻分配在3-4餐中,才不會「浪費掉」,畢竟蛋白粉或雞胸肉也是不便宜的。

但2023年來自荷蘭的研究,卻把舊觀念給推翻了。該研究發現,即使吃下100公克蛋白質,人體也能充分吸收利用。

為什麼科學家的說法常常變來變去呢?原來是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實驗結果的差異。

本研究共有安慰劑、25公克、100公克蛋白質共三組,高、低蛋白質攝取差距達4倍之多。荷蘭研究者在蛋白質中加入特殊調配之同位素標示劑,並且在攝取後的12小時內連續抽血、做肌肉切片,如此縝密的研究方法是過去不曾有的。

在攝取100公克蛋白質的12小時內,受試者全身、肌肉、血漿的蛋白質合成率均比25公克蛋白質提升更多,且持續時間更長。這代表身體能充分利用100公克蛋白質,沒有浪費掉的問題。

【史考特的解讀】



  1. 這篇研究很實用,健身愛好者不必再帶著乳清與搖搖杯到處跑了。在睡前喝下3份蛋白粉,與一天分3次各喝1份的效果是相同的。而且,以後不用再買「緩釋型」蛋白粉,一般的乳清蛋白就夠了。

  2. 168間歇性斷食者不用怕掉肌肉,只要在進食時間的尾巴吃下大量蛋白質,在16小時的斷食期間內,肌肉蛋白合成都會持續的。

從天擇演化的角度來思考,我一直認為一天吃3-4次蛋白質是很奇怪的。

在遠古時代,靠狩獵採集維生的人類偶爾才能吃到一次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少了電冰箱,獵到的動物肉只能通通吃進肚子保存,哪有可能三餐都有蛋白質呢?但考古證據並沒有見到人類飽受肌少症所苦。

正如本研究所顯示的,為了在沒有冰箱的世界生存,人類演化出一次吸收處理大量蛋白質的能力。現代的我們,不需為了一餐沒吃到蛋白質而焦慮。

參考資料:
  1. PMID: 38118410

作者簡介: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部落格: Facebook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

本文由史考特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