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王欣儀癌症二期轉移到淋巴!自認健康仍罹癌⋯揪出無聲癌6關鍵檢查

143,455 收藏0
【早安健康/吳旻珊報導】台北市議員王欣儀去年12月底自曝罹癌,隨即住院切除腫瘤,今日她首次在資深媒體人王淺秋的廣播節目上談論病情,王欣儀表示,以前總自認很健康,也常參加支持癌友的活動、記者會,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在健檢時發現腫瘤有癌化風險,被轉介到專科做穿刺切片後研判為惡性腫瘤,成了癌友的一份子。

所幸後來手術過程一切順利,但令她訝異的是,本來醫生告知她是癌症第一期,化驗後才發現有轉移到淋巴、變成第二期,後續治療還要再進一步檢查。


現在罹患癌症的人很多,但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王欣儀呼籲,希望這次罹癌的經驗,能夠提醒民眾要多加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尤其是定期健檢、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都要盡量利用,早期發現,才有機會早期治療、康復。

從一期→二期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癌症分期的標準為何?



大家都聽過癌症第一期、二期、三期等說法,但不代表只要已經第二、三期,身體就會有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發現癌症時,通常已經被醫師判定到了三期、四期等晚期。

臨床上,醫師通常會依侵襲程度及腫瘤狀況來判斷癌症的分期為何,像是早期可以利用手術切除腫瘤,中、晚期的癌症,則會用到化療藥物等,而癌症的分期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腫瘤、淋巴結及轉移分期系統(TNM staging system)」,TNM分期是針對惡性腫瘤為不同情況分類,不同分期對於病患未來的存活率影響極大,詳細指標包括:

  • T:原發性腫瘤的大小和範圍
  • N:附近有癌細胞的淋巴結數量
  • M:癌症是否轉移、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早期發現是抗癌的黃金法則!健檢時哪些檢查可以揪出沈默癌症?



王欣儀說,當她拿健檢報告給醫生看時,對方馬上替他安排穿刺切片檢驗,不難看出健檢對發現疾病的重要性。 從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來看,因罹患癌症死亡的人數高達5萬1,927人,占總死亡人數24.9%,若要避免癌症發現時已回天乏術,世界衛生組織及實證醫學建議,施作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癌後存活率。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過去也曾在臉書粉專談及癌症相關健檢的觀念,他建議如果擔心肺癌,就去做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腸道癌症則要做鏡檢;腹腔內癌症,就做超音波或進階影像掃描;子宮頸癌做抹片檢查;乳癌做乳房攝影;而鼻咽口腔癌,就去找耳鼻喉科醫師。

以下也綜合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整理出6種癌症與健檢時可以做的檢查建議:

子宮頸癌 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死亡率。
肺癌 具肺癌家族史或有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降低約20%死亡率。
口腔癌 對於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大腸癌 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死亡率、減少29%的晚期大腸癌發生率。
乳癌 每兩年檢查一次可降低41%死亡率,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腹腔內癌症 利用做超音波或進階影像掃描檢查。

上述篩檢服務中,子宮頸癌、肺癌、口腔癌、大腸癌與乳癌皆有相關補助,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想知道自己是否符合篩檢補助資格或取得相關篩檢訊息,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 (→點此進入)查詢,若篩檢結果異常,務必要遵循醫囑追蹤或確診,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參考資料:
  1. 王介立醫師|Facebook
  2. 基隆市e化健康博物館–疾病分類
  3. 癌症分期–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
  4. 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衛生福利部
  5. 公布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 五癌篩檢定期做 早發現早治療–衛生福利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