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
「醫生,媽媽右腳大姆指這兩天突然整個變黑,痛得哇哇叫,該怎麼辦啊?」75歲洗腎阿嬤坐輪椅被女兒帶進門診來。很快阿嬤就被安排住院,經過一系列檢查,診斷為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Chronic limb threatening ischemia)。和家屬討論之後,接下來就使用經皮血管內整形術來進行動脈斑塊刮除,並使用藥物塗層氣球進行血管擴張,來打通下肢血管,終於保住右腳不被截肢,疼痛感也不見了。
人體血管動脈壁因為脂肪堆積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其中又以下肢動脈狹窄發生率最高。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吸菸、三高及洗腎。臨床常使用Rutherford Classification來將病人疾病嚴重度分成六級。前面第1-3級是輕微,中度及嚴重的間歇性跛行。40%下肢動脈狹窄的病人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如果症狀持續惡化,另外10%患者會進入第4~6級,也就是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休息時下肢疼痛,或出現慢性無法癒合之傷口、潰爛等。這類病人1年內死亡率很高,將近25%。若已嚴重要截肢,則死亡率甚至高達45%。
▼阿嬤右腳大姆指突然變黑,伴隨疼痛感,經診斷是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Rutherford第五級。
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的治療,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包括戒菸、控制三高,以及適當藥物控制之外,最重要是盡早會診相關醫師。臨床可採用WIfI系統(wound傷口、ischemia缺血、foot infection足部感染)將患者依臨床狀況做分期,決定相對應的治療方式。這包括藥物治療、經皮導管血管整形術、外科血管重建手術甚至是靜脈動脈化。
平時應注意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會產生的症狀,中度阻塞者可能出現走一段路後會有腿部痠麻疼痛,休息片刻後就又能走的症狀,甚至開始出現無法癒合傷口等,一定要儘快就醫,千萬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屆時將面對1年內高達25-45%的死亡率。
▼使用turbohawk進行右總股動脈以及淺股動脈斑塊刮除後讓血管管腔變大
▼刮除下來的動脈粥狀硬化內膜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