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足少陽膽經,養護肝功能與髖關節
足少陽膽經
穴位主治顳位、眼、耳、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膽經起於眼外角,主要分為兩條路線。其中一條支脈在體外行走,前後交錯地循行於頭部兩側,繞過耳後方,行至肩部上方,再沿著胸腹的側部,一直循行至骨盆旁。另一支脈則進入面頰內,並在體內向下行,通過頸項及胸部,直達於膽,然後經脈繼續向下走,出於小腹,與其他支脈連繫。骨盆支脈則繼續向下走,循著大腿及小腿側部,再沿著腳面,直達足四趾尖。另一小支脈則離開本經,行至足大趾與肝經連繫。
肝與膽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膽經的失調可引致口苦、暈眩、頭痛、外眼角痛,以及循經部位如腋下、胸脅、臀部、下肢外側的疼痛等。
三焦經的經絡終點是眼睛,膽經的起點也是從眼尾開始。肝與膽經互為表裡,影響的都是肝臟的表現、肝的功能。肝開竅於目,眼睛的功能是否健全,跟肝的循環息息相關。膽經淤堵後第一問題便是無法明目,再來是容易頭痛、偏頭痛,也會影響耳朵功能,更進一步就是側頸偏後會有肌肉僵硬、頸部疼痛或是頸椎壓迫長骨刺。這些肌肉僵化影響到骨骼的問題,都應該先從釋放肌肉裡面的瘀開始。
經常遇到長了骨刺的學生,問我是否需要開刀。我的答案都是,先來解決肌肉的問題,頸椎的壓迫就會得到該有的紓解,慢慢多出來的骨刺,身體會經由蝕骨素的分泌進行代謝分解。這件事做到了,再來評估是否需要動手術。事實上,頸椎的手術往往會使肩頸的肌肉更加僵硬,而且骨骼放入墊片或是融合手術,也會導致關節的活動能力喪失。痛是暫時解決了,但是原來關節的活動能力卻不見了,這樣對嗎?
經絡在意的是肌、筋、膜的處置方式,理論告訴我們位置走向,拍毒是手法,是最微創的不侵入手術。去了瘀、放鬆了筋,才可以鬆開關節,還原骨頭錯位。不要以為拍毒可怕,動刀的手術難道不可怕嗎?刀傷需要復原,手術的傷也需要,別說你不知道啊!
提升肝功能、養護髖關節
膽經往下走到側脅,毒素堵塞容易在腋下部位發生,導致腋下的淵液穴、輒筋穴疼痛,長疹子。我曾經罹患肝炎,最嚴重的時候,腋下的瘀腫真是難消,又癢又痛。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拍打的神奇體驗。拍毒時真的很痛,但又帶有舒暢的感覺,停不了手,當痛慢慢過去,出現黑的一片,但是疹子不見了,痛也不見了。
拍毒的功效有時很難跟擅長針灸療法的中醫師說明,他們認為這只是洩的方式,越拍會越虛。這完全跟他們的認知想像不同。拍出痧是暢通管道、疏通水道的概念,跟針灸裡井、榮、經、合、輸的取穴概念不同。當你看到血瘀以為那是洩時,其實是通、是補,是營與衛的起始點。
台灣有不少年長者曾經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一開始髖關節感到緊緊的,慢慢地走路會痛,跨不了步,也上不了樓,行動不順暢。一旦不小心跌倒,髖骨骨折,再來只能做手術置換髖關節,要是復健不成功,就只好一直坐輪椅,開始十年的失能餘命。
髖關節會緊跟膽經的肌群或是肌腱卡到瘀,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關聯。將側面肌群裡的瘀痧清理出來,肌肉組織的彈性就會恢復,很快就會發現行動靈活不卡卡。髖關節的問題要及早保養,不要等到痛了才到醫院接受治療,因為最常獲得的答案便是開刀換關節。
膽經堵塞最常見的影響就是肩頸僵硬,很容易造成睡眠障礙。這情形跟三焦經堵塞非常類似。膽經和三焦經都經過後頸,然後循行到耳朵、眼睛,接著直通大腦。常常肩頸僵硬就會造成頭部循環不良,甚至是聽力受損、眼睛功能受損,出現像是視網膜剝離、飛蚊症等等情況。肩膀的肩井穴附近是最常堵塞的經絡區域之一,沒有清理過的人隨便拍一拍,都會有大顆的瘀出現,是最容易上手的拍打手法,也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拍完之後,肩頸會覺得非常輕鬆,容易進入深層睡眠。
本文摘自《拍毒聖經2.0》/林英權(拍打排毒達人)/大塊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