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中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怎樣最好呢?根據衛福部資料,適當的三大營養素比例為蛋白質10~20%、脂質20~30%、碳水化合物50~60%。然而,一般人蛋白質常吃得不夠多。若能多吃蛋白質,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可增加熱量消耗,且有助控制熱量、降低體重。營養師張家祥(營養師Ricky)撰文建議,民眾可依據自己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蛋白質攝取量:
- 一般健康者:最少攝取每kg體重0.8~1g的蛋白質。
- 耐力訓練、中度運動、勞力工作者:攝取每kg體重1.2~1.5g的蛋白質。
- 減脂、高強度訓練、重量訓練者:攝取每kg體重1.6~2.2 g的蛋白質。
- 體重大於100kg者:攝取每kg「瘦體重」1.6~2.2 g的蛋白質。瘦體重指的是「體重扣除體脂肪的重量」,假設民眾的體重為120g、體脂30%,瘦體重即為84kg。
- 減醣飲食:蛋白質佔熱量的30%。
此外,用餐時先吃菜、改變吃飯順序也能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根據郭育祥診所資料,當血糖上升得越快,身體就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並將其轉變為脂肪儲存,讓身體容易囤積脂肪。
錯誤生活習慣:飲水量不夠
除了留意飲食順序外,營養師也提醒阿喜每天的飲水量一定要喝夠,並建議阿喜每天至少喝「每kg體重 x 35 + 500~800ml」的水分。阿喜表示,如今她只要外出,稍微要去遠一點的地方,就一定會隨身攜帶水壺,並幽默地自嘲:「開始喝水之後我變成常尿型選手!這才發現原來我身體的代謝一直那麼差,因為喝水量都沒有喝到足夠!」
紐約貝斯以色列醫院醫師新谷弘實曾於《不生病的生活》說明,喝水能刺激交感神經,使能量謝旺盛、增加熱量消耗,並讓三酸甘油脂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使體內脂肪變為容易燃燒的型態。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補充3次,每次500ml的水分,就能多消耗30%的熱量,且喝完水的30分鐘後,熱量燃燒率可達顛峰。
營養師趙函穎則曾拍片建議,民眾補水時盡量小口、小口飲用,避免一次狂灌導致水分馬上被尿液排出。若不愛喝水,也可嘗試在水中加入檸檬等水果,改變單調的口味,幫助養成飲水習慣。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女星體脂30%降回22%,2個改變鏟肉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