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脈練習 從身體感脈搏自己的心身習慣
什麼叫「切脈」呢?切是一種貼近、一種觸按。我們透過脈搏來掌握日常生活習慣對身體所留下、所造成的影響。當學會把脈,會在自己的指腹下觸摸到被習慣堆疊的自己。你我現下的疾病,是昨日生活習慣的堆疊,未來的疾病,是今日生活習慣的累積。這就是我們必須自我負責的生命實況。
先來認識「脈象典範與聖人典範」。醫道思想定義下的聖人,通常內心必須是虛靜的,空明安定、沒有多餘念想的。《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持脈有道,虛靜為保」,幫人切診的時候一樣要維持虛靜的心情;明代李中梓說:「切脈之道,貴於精誠,嫌其擾亂,故必心虛而無他想,身靜而不言動。」必須「身靜」,必須保有、不能失去這樣靜定的心靈。簡單地講,切脈的人必須「無他想」、不能想東想西,不只沒有負面情緒、心中無絲毫擾亂,而且連念頭都沒有。所謂的「虛靜為保」,必須維持這樣理想的狀態才合適切脈。
那被切脈者是什麼狀況呢?如果你的性子是急躁的,那正常狀況,脈也會是急躁的。如果你的性子是遲緩的,脈就跟著是遲緩的。
《四診心法》提到平旦診脈之意義及醫家診脈應注意事項:「凡診病脈,平旦為準」,為什麼天剛亮就要把脈呢?天剛亮,人還沒活動,也還沒進食,這時候的脈象是最不被外在環境、被一切活動影響的,所以準度最高。而幫自己或對方把脈時,要做到「虛靜寧神」,心非常地靜定、沒有多餘的念慮。「調息細審」,心靜定了,呼吸就會跟著細、長、慢、勻、深,也就調和了。這樣的心、這樣的呼吸,才能覺知到自己或對方身體的一切狀況。
記得求學時代有一回到師長家做客。進去之後,他們就要求我:「璧名,切個脈吧。」我看到微笑對我的老師跟師母,可是這脈一切,我就忍不住笑了。我說:「老師,我進來以前,您很生氣是嗎?」哇,老師跟師母就噗哧一聲笑了出來,他們就不用裝了。老師說:「什麼事都瞞不過這丫頭。」老師開始對我叨唸:「妳進來之前,我正在跟師母起爭執呢。我愛吃煎魚,可是她就嫌惡油煙而不願意煎。」我學生聽到這個故事就怪我了:「老師怎麼沒有教我們生氣的脈象呢?」我告訴他們,這不是從指腹下知覺的,當你「虛靜寧神,調息細審」,你的手一搭上對方的脈,你的心就會感受到他的心情。因為那個生氣的氣息還沒有完全消散,將手搭在對方寸關尺上的你,就知覺到了。
接著來看《四診心法》裡面提到:「脈為血府,百體貫通,寸口動脈,大會朝宗」,重點就在「寸口動脈」。今天要學習的切脈,就是從每一個人手腕「寸口」部位的寸、關、尺下指的。這裡是手太陰肺經循行所在。
下一段《四診心法》告訴我們怎麼「定關」。「診人之脈,高骨上取,因何名關,界乎寸尺」。
什麼叫「高骨上取」?當你為自己切診,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托住右手,此時左手中指可以在右手腕側邊摸到右手拇指下方有個凸出來的骨頭,這就是「高骨」,也就是橈骨莖突。然後左手掌不動,僅有中指順著跟腕橫紋平行的方向往右手腕中間滑動,大約停留在像圖片上的位置,這個時候左手中指指腹觸摸到有脈搏跳動的位置就是「右關」了,而右關的位置剛好在「右寸」與「右尺」之間,「因何名關,界乎寸尺」就是這意思。
在《王叔和脈訣》這本書上提到「診他脈覆手」,要切的如果不是自己的脈,而是別人的脈,那你操作的那隻手是手掌朝下的,這就是「覆手」。「自看時仰手」,如果用自己的左手切右手的脈,右手是掌心朝上的,左手就從下面托住右手。崔嘉彥《崔氏脈訣》提到「初持脈時,令仰其掌」,被切脈、被診斷的手,手掌絕對是朝上的。
李中梓《脈訣匯辨》說:「醫者覆手診之」,如果要打別人的脈,那你絕對是掌心向下的;除非你打的是自己的脈,掌心才向上。
清代葉霖的《脈說》提到:「以醫者右手診病者之左腕,候畢再以醫者之左手,候病者之右腕。」這待會我們看實際狀況就會明白。
接著來看怎麼落指,元代滑壽的《診家樞要》說:「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中指定關以後,再同時擺上食指和無名指在寸跟尺上。但這個說法我沒有採用,我採用的是明代李中梓的《脈訣匯辨》:「掌後有高骨對平處謂之關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先下于關部」,先將中指落指在關上,接著「次以食指下於寸部,次以無名指下於尺部」,然後擺上食指,最後再擺上無名指。為什麼會選擇《脈訣匯辨》的方法呢?
要是自己把自己的脈,三隻手指對齊、平平放下就可以,不用管手指的先後順序。但如果切他人的脈,就要依照這個人的高矮胖瘦,來調整手指間距。李中梓提醒:「人長則下指宜疏」,如果這個人比你高、比你胖,就代表他的同身寸長於你,因此你落指的間距就會比較寬闊稀疏。相對地,「人短則下指宜密」,如果對方個兒比你小或很瘦,你落指的間距就要收得特別近,才能相應於對方的同身寸。
另外,就像學習樂器一樣,要為人切脈,就不能留指甲。就像李中梓所說:「指爪不可養長,長則指頭不能取齊」,如果指甲太長,指頭就不能對齊,因為會受到指甲的影響。「且沉取之時,爪長則按處必有深痕」,而且指甲太長在重按的時候,會把指甲掐進別人的手腕裡去。葉霖的《脈說》也說:「食指、中指、無名指爪甲不可留。」絕對不能留指甲,大家切記這一點。
以上是切脈前的準備活動,接著要實際操作了。我們要先學會切自己的脈。首先,請你右手手掌往上,用左手托住右手。接著,請先把左手中指觸摸到右手拇指下面,那個凸出來的骨頭,也就是「橈骨莖突」。觸摸到之後,左手中指往右手手腕中間滑,擺好。
什麼叫擺好?左手中指擺放的位置應該平行於右手手腕的腕橫紋,而左手中指到右手腕橫紋的空間,剛好能放下你的左手食指,那就叫擺好。
接著,左手無名指就可以擺在中指的旁邊了。注意,這三根手指的指尖是對齊的,三指指腹用力往下壓的方向是一致的。當你看左手三指的指甲,不會因為用力太偏於指尖,使指尖的肉發白,也不會因為指尖往上翹,使指甲的根部發白。左手三指就是平行地用力往下壓。
左手中指觸按的位置稱為「右關」,食指觸按的位置稱為「右寸」,無名指觸按的位置叫做「右尺」。來看一下切脈簡要:
1.被把脈之手要完全放鬆。把自己的脈時,被把的那隻手要完全放鬆、完全不出力地被托著。把別人的脈時,你也可以測試他的手是否完全放鬆了。如果你忽然把托著對方的手放掉,他的手隨之掉落,那他的手就是放鬆的;如果你的手放掉他的手還撐著,那就是不夠放鬆。
2.先以中指定關。切脈的中指摸到手腕凸出來的橈骨莖突以後,往內伸取脈,並且留下恰到好處的位置。所謂恰到好處就是中指和腕橫紋之間的間距,剛好可以擺上食指。
3.其次在中指與腕橫紋之間,以食指取寸脈;再於中指下以無名指取尺脈。在中指與腕橫紋之間,擺上食指時,記得食指的指尖要跟中指指尖對齊,然後無名指就靠著中指放,指尖也跟中指指尖對齊。落於寸關尺部位的食、中、無名指需齊平,平行於手腕施力下壓(施力時不可有指甲前端或後端發白的現象,如此代表施力不均)。
4.幫別人切脈,如果那個人較你高大或胖,代表他的同身寸比你寬,需要加寬三指間距。如果對方較矮,比你嬌小瘦弱,這時候你的指頭要靠得更緊一點才行。
接下來《四診心法》這段文字,初學者可能要熟記:「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關脾胃,左肝膈膽,三部三焦,兩尺兩腎,左小膀胱,右大腸認」。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你所切的「右寸」之脈,觸摸的是胸膛和肺臟的狀況。「左寸」是心臟還有膻中。「右關」能觸摸到的是脾胃,「左關」觸摸的是肝、膈、膽。「右尺」脈搏的是大腸,「左尺」是小腸和膀胱。「兩尺」再往內深按一點,觸摸到的就是腎臟的狀況了。
補充一下圖二。「右寸」幫助我們理解上呼吸道、肺的狀況,「左寸」就是心臟的狀況了,「右關」是脾胃的狀況,「左關」是肝膽的狀況,而「右尺」候的是腎臟以及大腸,「左尺」是腎臟還有小腸、膀胱。
我想讓大家明白的是,在古醫書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素問》、《難經》、王叔和《脈經》或者在臺灣當代非常通行的《醫宗金鑑》,仔細觀察會發現其中記載的「右寸」肺、胸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有的醫書把大腸也放在右寸了。而「左寸」心跟膻中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有極少的醫書把小腸配屬在心臟的位置。而「右關」一概都是脾、胃,「左關」一概是肝、膽,或說肝、膈、膽,「右尺」、「左尺」都候腎,這點沒有異議,至於大腸或者小腸就有那麼一點異說。
這個章節我跟大家分享的寸、關、尺是最通行的看法,當然更精細的部分我們可以再分外、中、內,那是更進階的課程了。不過只要簡單地知道寸、關、尺怎麼落指,各象徵了哪一個部位的臟腑,運用在檢視自我長養醫道習慣的進退何如,其實也就夠了。
接著看一下「不內外因病脈及虛實脈」。《四診心法》說:「飲食勞倦,診在右關」,前面說過傳統醫學看待疾病的成因有三:「外因」,因為外在的氣候,風、暑、濕、燥、寒;「內因」,因為內在的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不內外因」,不是外因也不是內因,而是由於「飲食勞倦」,你吃些什麼、怎麼吃,或者是不是過勞了,這就會導致你右關脈的狀況。
把脈之初,我總是要學生先學習右關,先了解自己飲食勞倦的狀況。當你吃壞了,胃出問題的時候,或者吃太撐了的時候,可能在右關會出現飽滿有力彷彿內含物過多、過剩之脈;或者你太累了、脾虛了,也會彰顯在右關。《四診心法》說:「有力為實,無力虛看」,右關打起來很有力量,那可能你的餐飲是比較足夠的,蓄積比較充足的身體的能量。可是如果往下按什麼都沒有,感覺胃腸空空如也,那脾胃就是比較虛了。
把脈這項技術,如果沒接觸過、還不懂可能覺得玄妙艱難,透過這門課就可以發現把脈其實好簡單。只要先觸摸右關,輕輕地按著,如果在「皮部脈」就感受到脈搏的跳動,再往下摸到「肌部脈」也很強勁,那肯定吃飽了。如果再往下摸到「骨部脈」還有力量,那表示這個人平常是有好好吃飯的。
把上述對右關的認識,轉移到右尺,就可以知道右腎還有大腸的狀況。如果你輕輕一按,發現右尺的「皮部脈」居然有脈,再按到更深一點的「肌部脈」怎麼還紮實著?同樣的狀況在右關,代表胃裡有食物,那如果在右尺呢?很可能就是排便沒排乾淨、有宿便了。當你了解以後,很容易就從對這一個脈位的理解,轉移到對下一個脈位的認知。
《四診心法》談切脈還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部位──「命門」。命門所在位置就是肚臍對過去的後腰的部位,所謂「兩腎之中,名曰命門」。命門為什麼重要呢?《四診心法》說:「命門屬腎,生氣之原」,命門主管生殖能力,跟我們的青春衰老密切相關。你可以每天做穴道導引的「軟腰」,用兩手去按摩命門二十四下到四十八下,有助於常保年輕。
想知道腎臟和命門的狀況怎麼樣,當然就從生活習慣來檢視。你常熬夜嗎?晚上走夜路或者有太多過度耗損的活動,過度耗損了嗎?這時候就可以把脈,從右尺跟左尺重重地往下按到「骨部脈」,如果重重往下按還有脈,那代表你的腎氣狀況是不錯的。但是「人無兩尺,必死不痊」,如果尺脈不只微弱而是幾近沒有,那麼跟死亡的距離就近了。透過切脈,你可以更清楚明白,自己真的還禁得起熬夜晚睡嗎?又或者是不是該多做一點穴道導引的「軟腰」了呢!
本文摘自《醫道習慣:心、身、情、食、寢,習慣成自然》/蔡璧名(臺大中文系副教授)/時報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