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田診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李青長於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該患者的胃部狀況比一般民眾還差,即便胃潰瘍經治療能一度改善,但卻不斷復發,每年須做2、3次胃鏡檢查。
李青長指出,養胃靠「三分養、七分治」,除了透過醫療療程治療病灶外,也建議患者吃山藥、秋葵等「富含黏液的食物」,幸好患者並不排斥山藥,在治療之餘,將山藥納入飲食中,過了半年後不僅胃黏膜狀況明顯改善,成像還比以往更完整、更漂亮。
山藥秋冬正當季! 3成分護胃超加分!營養師推「白色」山藥生吃最讚
每到秋冬,當天氣漸冷,就知道新鮮的當季山藥要出現在市面上了,而它更是許多中醫師建議的「潤肺防燥」好食材。綜合啓新診所與營養師程涵宇的資料,山藥共有3大成分,能達養胃、護胃功效:
- 黏蛋白(黏多醣):由澱粉與蛋白質組成,切開山藥時出現的黏黏細絲即是黏蛋白,是山藥的一大特色,不僅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還能保護胃壁、改善消化、促進食慾,適合長期胃部不適民眾食用。
- 山藥皂甘:研究發現,可預防消炎止痛藥造成的胃潰瘍。
- 尿囊素:可保護胃壁,有抗菌、抗發炎之效。
程涵宇營養師進一步提醒,儘管山藥含有上述多種物質與抗氧化成分,但這些抗氧化物質怕高溫,若煮越久,甚至用油炸形式料理,這些成分就會越來越少,建議民眾選擇生吃,若是擔心山藥上有細菌,稍微川燙即能食用。
從口感上來說,較適合生吃的白色山藥。台灣原生種的紫山藥因較不好消化,不建議生吃。不過,紫山藥富含花青素,若能熟食也是不錯的養身選擇。營養師李其昀則曾撰文提醒,山藥屬於澱粉類,雖能顧胃、修復胃黏膜,但吃太多反而會刺激胃酸分泌,建議適量攝取即可。
除了山藥外,秋葵也是能顧胃本的黏黏食物,除了富含多醣體外,還含有能幫助黏膜修復的維生素A與葉酸。不過,由於秋葵表面的綠皮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建議要煮得軟爛些再食用,相對之下山藥則較無此顧慮。
需要注意的是,飲食僅是養胃的輔助手段,若民眾有胃潰瘍等困擾,仍須就醫釐清病因。輔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聖傑曾受媒體訪問說明,除了習慣吃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飲食習慣不良、壓力大外,內分泌或自律神經失條,甚至是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胃潰瘍的危險因子,應盡早接受治療,以免長期下來影響生活品質而併發嚴重併發症,或產生癌症病變。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