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年長者風險高 這些都是胃癌警訊
「雖然胃癌還有再細分,但98%的胃癌都是發生在胃粘膜細胞的胃腺癌。」全醫師補充,另外還有胃淋巴瘤、胃神經內分泌瘤、胃基質瘤等,由於癌細胞出現的位置可能在表層、內部,甚至是胃臟外,臨床上有時也會出現「內視鏡檢查沒問題,之後才被診斷為胃癌」的情況。根據統計,男性罹患胃癌的機率是女性的兩倍,年齡上來說,年長者的罹病機率較高,50歲的年長患者比例大約佔超過70%。
儘管罹癌的風險偏高,但胃癌的真正可怕之處,在於初期大約有80%的患者是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全醫師表示,定期接受檢查才是真正預防的方法。「至於可能出現的症狀,則是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火燒心、消化不良及食慾不振。」但全醫師表示,這些症狀其實也經常出現在一般像是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等常見消化疾病的患者身上。
不過全醫師補充,就算不能夠透過症狀進行準確診斷,胃癌還是會伴隨一些警訊:「首先就是體重持續下降,明明是過著平常的生活,體重卻在短時間內突然掉了超過4~5公斤,此時就會建議就醫進行檢查。」再來,像是持續的莫名腹痛、經常想吐或感覺到食物吞嚥困難、食慾減退、貧血、吐血、血便,或者是摸肚子會感覺到有腫塊,同樣也可能是已經罹患胃癌的警訊;其中食慾減退、消瘦乏力,及消化道出血則被認為是容易在早期出現的症狀。
使用個人餐具 補足纖維素也能有效抑制胃癌發生
「胃癌被認為最主要的發生原因,是生活在胃臟中,同時會導致慢性發炎的幽門螺旋桿菌。」全醫師解釋,當發炎持續,就會導致胃臟細胞開始非正常化,進而引發萎縮性胃炎、合併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等,可能會惡化成胃癌的疾病:「因此,若是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罹患胃癌的風險也會比其他人高上2~3倍。」
不過全醫師也補充,由於有90%的帶原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就算發現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也並不是一定必須去除:「除非是剛結束胃癌手術、有胃癌家族病史、罹患萎縮性胃炎、切除胃腺,或者是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才會建議進一步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進行治療。」
相較於腸胃內的細菌,全醫師表示,包含吸菸、喝酒、重口味的飲食、加工肉品、高鹽醃漬或燒焦的食物等,因為會刺激胃臟細胞,同樣也被認為是導致胃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民眾,不只是基因上,包含類似的生活作息,都可能導致發病率提高,因此最好特別注意,並且積極進行定期檢查。」而因為各種因素導致胃臟曾經歷過手術的民眾,發炎的機率也可能會偏高,因此也應該特別注意。
若是想要預防胃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避免上述的風險因子。包含禁菸、禁酒,少吃醃漬及熏製物,避免加工肉品等,全醫師補充,儘管東方文化喜歡在吃飯時共享,但聚餐時最好還是使用各自的餐具,才能避免細菌彼此傳染:「同時,也應該多吃新鮮的蔬果,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吃500公克的纖維素,胃癌的發生率就會下降25%。」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