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症狀、感染途徑一次看懂!被生鏽物品刮傷、動物咬到小心喪命
曾有一名68歲的老先生在工作時被鐵片割傷,一小塊皮肉掉落在佈滿灰塵的工作檯面,結果他竟然把皮肉放回傷口上簡單地包紮、也沒特別去就醫檢查,沒想到12天後突然感到張口困難,甚至出現吞嚥易嗆咳、頸部僵硬及背部劇痛,緊急送醫才發現原來當時機器上有破傷風桿菌,因為沒有好好消毒傷口,進而造成老先生全身性破傷風感染,及時治療才撿回一命。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雖然破傷風桿菌感染僅限於壞死組織,不會導致組織被破壞或發炎,但破傷風桿菌產生的「神經性外毒素」是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嚴重者恐出現神經性症狀和死亡,致死率高達10~90%。
那感染破傷風桿菌會出現什麼症狀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破傷風主要是經由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或是被生鏽的器具割傷,導致破傷風桿菌從開放的傷口入侵血液所引起。潛伏期約為3至14天,初期症狀包括腹部僵硬及肌肉痙攣、肌肉收縮疼痛,典型的破傷風痙攣有「角弓反張」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的特徵。
破傷風小檔案
- 致病細菌:破傷風桿菌
- 感染途徑:經土壤、塵土或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或遭生鏽器具割傷而感染
- 常見症狀:腹部僵硬及肌肉收縮疼痛,以及角弓反張、痙笑等肌肉痙攣症狀
- 死亡率:約為10~90%,年長者與嬰幼兒致死情況較嚴重
打破傷風針要注意什麼?受傷時第一時間該怎麼自救、降低風險?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一些大小傷口,但每種傷口都需要打破傷風嗎?世界衛生組織曾點出6種傷口類型,發生破傷風的風險較高:
- 需要接受外科處理,但超過6小時仍未處理的傷口
- 外傷伴有心跳加速、血壓下降等敗血症徵兆
- 被鐵鏽的器具所傷
- 遭人或動物咬傷
- 深而窄的穿刺傷
- 開放性骨折
以上6種情形受傷,發生破傷風的威脅更大,那麼在受傷當下該怎麼辦才對呢? 首先,如果傷口情況嚴重、血流不止,應直接就醫、前往醫院治療!如果傷勢相對輕微,則第一時間自救則可以先自行止血、清洗傷口,接著包紮,再到醫院打破傷風即可。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過去曾指出,一般擦傷、割傷等,先清潔雙手、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並讓傷口保持乾燥,可以不用刻意塗抹雙氧水等消毒藥水,避免破壞傷口的新生細胞。
而很多人以為,破傷風一定要在傷口出現的24小時內施打完,才能起到保護作用,但沒有想像中這麼嚴格,仁匯醫療中心在臉書撰文分析,依破傷風發病機制來說,無論是傷後24小時內或稍晚才打破傷風,都能起到預防的效果,臨床上主要是強調「儘早應用」,只要發病以前、2週內施打,都能降低破傷風桿菌帶來的重症機率。
預防破傷風,除了要注意傷口處理外,也可接種破傷風疫苗提升保護力。目前國內兒童完成完整的常規預防接種後,對破傷風的免疫力可維持約5~10年左右,如果成年後從事容易接觸到土壤、汙染物和動物,或像是軍人、警察等容易發生外傷意外的高危險群,最好每10年定期追加施打破傷風類毒素,以預防感染破傷風桿菌。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