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水帶來香料芬芳!在「品.印度」,我推薦葫蘆巴葉烤餅
亮點一:烤餅現點現做
亮點二:每道咖哩口味都不一樣
品.印度
-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34號
- 02-27392799
- 五辛素/蛋奶素
印度是全世界素食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這塊廣闊的次大陸土地上,可能有數億人一生未吃過肉類,其中又以超過50%的女性茹素者為其最大宗。由素食大國遠渡重洋而來的蔬食料理,光用想的就齒頰生津。雖然台灣的印度餐廳不少,做到全素的卻不多,連主廚都是印度人的「品.印度」則是其中之一。
來「品.印度」最好找齊四人,六到八人尤佳,只因這邊咖哩、烤餅口味太多,交叉組合排列,可有上千種滋味,要多人分攤才有早日吃全的那一日。由於選擇眾多,初訪這天我請店員推薦,一連點了綜合扁豆、葫蘆巴葉、菠菜洋菇、馬鈴薯腰果等咖哩,烤餅則選了奶油、香辣、洋蔥跟花椰菜。
有意思的是,這些咖哩看似同宗,口味卻殊異,扁豆那款甜香甘馥,葫蘆巴葉的清新之餘帶有微苦,菠菜洋菇溫潤,馬鈴薯腰果則有醇厚堅果香,再配上紮實油亮的各色烤餅,變化萬千,食道瞬成萬花筒。
若有餘力,開胃菜亦不好錯漏。首推「印度黃金金三角」,其他地方的SAMOSA(印度咖哩餃)多半迷你,這裡的竟有嬰兒拳頭大,香酥脆皮中藏著滑順薯泥,極為好吃。另一道「醬料蔬菜球」,將各種時蔬搓捏成團,以偏甜醬色調味,不像印度菜,倒像蔬食版獅子頭。
幾年下來吃香喝辣,舌頭自然練出一點本事,但在「品.印度」卻頓時駑鈍失靈。我說不出這華麗如鎏金的湯水裡究竟放了幾種香料,也找不到半點熟悉味道,能讓我順藤摸瓜找到破解線索。太多分析不了的成分,來自主廚使用香料的高超技藝,層層堆疊出瑰麗的複合體。索性不猜了,在豐艷香色中,儘管恣情沉迷,好好編織一場以恆河水來穿針引線的綺麗夢境。
美食小知識
印度的確為咖哩原生地,但在印度卻沒有任何一道叫「咖哩」的料理,咖哩粉這個名詞對印度人來說更是莫名其妙。咖哩的語源來自坦米爾語中「醬」的意思,而那種綜合多種香料的複合粉體,在印度則被稱作馬薩拉(Masala)。
本文摘自《豐蔬食2》/田定豐、林承彥/商周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