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三期...檢查才知體內毒素超標675倍!名醫曝最強7招解毒保命

105,615 收藏1
【早安健康/劉博仁(醫師、營養醫學專家)】

生活中的毒素有哪些?



大家應該不會否認,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毒。有時看到相關新聞,雖然一時之間引發話題,但三天過去之後,大家通常也就忘記了。只有自己罹癌之後,驚恐之餘,才會再次將致癌因子或毒素污染問題,放在心中第一位。我在處理癌友調理時,幾乎每位患者都想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毒素,如果有的話,又該如何排除乾淨。

首先,讀者可以回想,之前我提過世衛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所列舉的毒素致癌物質,像是黃麴毒素、石綿、砷、苯、鎘、菸草、二手菸、檳榔、甲醛、游離輻射、室外空氣污染、有機磷除草劑、DDT、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等等。身體裡頭可以檢測出來的致癌毒素,大概就以環境荷爾蒙塑化劑及重金屬類為主。

一位59歲的L女士,因為第三期子宮內膜癌接受了全子宮及雙側卵巢切除,合併骨盆腔淋巴廓清手術之後,在準備化療之際,前來我的門診調理。我們在檢測身體毒素時,發現她體內的環境荷爾蒙超高(檢測報告如右頁),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超標不說,二苯酮-3居然超標675倍,其餘像是防腐劑的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也過高,這些都足以解釋她為何會罹患子宮內膜癌。

解毒方式大解密



既然毒素對於身體有這麼多壞處,那平時要如何防範呢?只要大家多注意以下幾點,我相信就可以防毒保命了。

  1. 戒菸限酒少吃成藥:菸酒無疑會增加體內毒素,而愛吃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補品,更可能傷肝傷腎,反而破壞排毒器官的正常運作。

  2. 養成多喝水的習慣:喝水,尤其喝足量好水,不但能促進新陳代謝,也可以將體內代謝的不好物質藉由尿液排出,減少毒物與身體細胞接觸的時間,如此自然能減少腫瘤的發生。成年人請至少每日喝水2,000c.c.,並減少喝瓶裝水,以免喝進塑化微粒,適得其反。

  3. 減少接觸污染來源:例如少用塑膠袋裝盛熱食,少用沐浴乳洗澡,化妝保養品也不要過度使用,奇怪的香精或空氣芳香劑少用,少吃加工食品和大型魚,吃中藥或保健食品請諮詢專業人員,儘量不用殺蟲劑,防曬時用物理性防曬用品,少吃罐頭食物,手摸過熱感應紙或黏土玩具後,一定要洗手,裝潢家具要用環保無污染材質,家中放置空氣清淨機,外出時注意空氣品質App的即時資訊,有污染時,請務必戴上口罩。

  4. 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大小白菜、青江菜、芥蘭、油菜、球芽甘藍、芝麻葉、羽衣甘藍等,可以減少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癌、乳癌等機率(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18 ,2018, 667–674)。因為這些蔬菜含有蘿蔔硫素及異硫氰酸鹽這類植化素,經過胃酸的催化,會產生吲哚等化合物,促進肝臟解毒酵素活性,代謝掉環境荷爾蒙等毒素。

    但是,蔬菜本身可能有農藥殘留問題,所以,蔬果清洗千萬不能馬虎。其餘包括大蒜、薑黃、酪梨、蘆筍、蘋果、柑橘類水果、芭樂、綠茶、甜菜根等,都因為不同的營養素,而有協助排毒的效果。

  5. 適度運動及流汗:流汗有助於毒素排除。研究顯示,汗液中可以偵測到微量重金屬,而運動就是流汗的催化劑,運動流汗搭配喝水,就是很好的排毒過程。不容易出汗的人,透過泡澡或泡腳的方式來發汗,也是不錯的方法。但是運動出汗,可以比桑拿發汗排出更多的鎳、砷、鉛、銅等重金屬(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Apr 4;19:4323)。

  6. 充足睡眠:充份的睡眠可以促進肝臟修復,讓肝臟解毒效率更好。此外,睡眠也可以促進大腦廢棄物質的排除,降低大腦損傷及認知功能退化。

  7. 控制三高疾病及減糖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會影響腎臟腎絲球過濾率功能,降低腎臟排毒機制。血糖及血脂肪過高也會影響肝功能,導致肝臟解毒力下降。有脂肪肝時,限制糖分攝取可以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利於肝臟解毒。

我曾提到一位59歲罹患子宮內膜癌的L女士,在檢測身體毒素時,發現體內環境荷爾蒙中的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及二苯酮-3超標。調理三個月後重新檢測,發現全部清除乾淨了。我是如何協助她的呢?我在門診安排排除塑化劑療程,這是經由靜脈點滴,注射協助肝臟解毒的營養素,包括麩胱甘肽(glutathione)、B群維生素、維生素C、硒元素、鋅等,這些營養素可以加速肝臟解毒第一及第二步驟速度,快速清除體內毒素。

當然,她自己也認真落實防毒保命的生活飲食型態,另外,每日服用包括酵母硒、魚油、十字花科萃取物、柑橘類黃酮、綠茶萃取物、B群維生素、D3等營養處方,協助她順利排毒。

本文摘自《劉博仁 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劉博仁(醫師、營養醫學專家)/天下生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