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錯怪枕頭!反覆落枕、睡醒頭沒在枕頭上…當心已是頸椎病變警訊- 第2頁

28,630 收藏2

對於正在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的患者,必須維持在適當的「治療頻率」和「牽引力量」。當你的脖子已經變得僵硬,要讓它恢復正常曲度、拉開擠在一塊的椎體,得有足夠並持續的施力。假設患者一個禮拜只做一次頸椎牽引,是起不了作用的。尤其每次的牽引力量是逐步往上加,倘若前後兩次的牽引治療已間隔一周以上,是不能加重牽引力量的,因為身體早已忘記上回的作用力,甚至原本已被拉開一點點的關節可能又縮了回去。

要提醒的是,如果一下子儀器牽引力量過重,肌肉和韌帶恐因過度拉扯而發炎。此時,有人會產生「落枕」的感覺,進而對現行治療方式產生懷疑。

落枕是長時間頸椎傷害的警訊



落枕,在西醫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就中醫範疇則稱為「失枕症」。源於頸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發生急性痙攣、拉傷,主要發生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頸後的提肩胛肌等區域。

當身體姿勢歪斜,以致左右兩側的肌肉一邊過度伸長、另一過度縮短,頸部肌肉使用不當,長時間處於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肌群疲勞損傷,引起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的急速痙攣,進而產生疼痛,以及轉頭、後仰的動作受限。

因發炎反應在睡眠期間持續累積作用,枕頭、睡姿與夜半低溫問題,往往只是觸發落枕的最後一根稻草。除此之外,與長期精神壓力過大,造成背部、頭部、肩頸肌肉緊張也有密切關係。

落枕症狀有幾個特徵:① 突然發生,② 通常在單側患部,③ 有一固定痛點,④ 側轉、前俯、後仰皆感覺困難,⑤ 即便是如抬手臂、喝水的細微動作也會引發頸部疼痛,嚴重者的痛感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

以上是大眾所熟悉的落枕,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落枕的同時也可能合併「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或「韌帶夾擠」的發生,而且有研究指出,約有3到7成脖子痛的患者其問題是在小面關節。

聽到這陌生名詞,你一定想問:小面關節是什麼呢?從頸椎結構來看,每塊頸椎骨相連之間前側有椎間盤作為受力緩衝,後則有銜接關節突的兩組小面關節,負責讓頸椎可以低頭、抬頭與左右轉動。當在睡眠過程長時間的睡姿不良或少動,起床時的一個翻身就讓小面關節錯位或發生韌帶夾擠,亦或該處周邊的肌肉因疼痛而攣縮,引發急性疼痛,症狀和肌肉拉傷造成的落枕一樣。

相對的,本身患有頸椎病、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或是韌帶肥厚鈣化夾擠的人,意謂著肌肉力量衰弱易使關節無法順暢活動,而比其他人容易頻繁發生落枕。

我們務必體認到,除了睡覺時間以外,頸椎在支撐頭部重量的同時,還承受著動態活動時的扭力,長年過勞受損將可能導致角度變形,以及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提早退化現象,因此,別再把落枕當作常見的身體小毛病,頻繁落枕絕對是頸椎病正在傳遞的警訊!未妥善治療,狀況將變嚴重,若有手麻、反覆落枕的情況,建議盡速就醫諮詢。

從一個人怎麼睡覺,也能看出是否罹患頸椎病!下一頁看看4種睡姿原來都是頸椎發出的警訊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