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降低丙烯醯胺含量?飲食原則、料理技巧都要留意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建議,民眾應盡量少吃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如炸物),盡可能地降低攝取量。王介立醫師則表示,油炸食物不僅熱量高,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對生物極不友善,「幾乎沒有任何好處」,努力避免油炸食品甚至比減少糖分更重要。黃軒醫師建議民眾,每當想吃薯條等炸物時,可以進行以下活動:
- 多想想對人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如肥胖、容易憂鬱、焦慮等。
- 做其他休閒活動:如聽音樂、做手工藝、看電影、慢跑、騎單車、瑜珈。
- 跟好友聊天、吐悶氣。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則從「飲食生活」、「食物烹飪」2面向,提供降低攝取丙烯醯胺的方法:
- 飲食原則:
- 吃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時,不吃烹調過度、顏色過深的食品。
- 經常更換食物種類,廣泛攝取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食物烹飪:
盡量水煮、清蒸。由於只要溫度高於120度即可能產生丙烯醯胺,在煎、炒、油炸食物時,應盡量縮短時間、降低溫度。
由於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現的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包括馬鈴薯類食物(如薯條)、穀類食品(麵包等烘焙食品),食藥署的《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加工參考手冊》也建議民眾在料理上述食品時,可透過以下方法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
- 馬鈴薯類食品:按照產品包裝建議的烹調方式料理,烹煮至金黃色即可,不要油炸、烘烤溫度過頭。
- 麵包:烤麵包只需呈現金黃色即可。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美14萬人最新研究:吃這炸物竟增12%焦慮症!專家推3招治嘴饞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