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減醣、斷食迷思!他靠「20:20:60飲食法」搞定自律神經瘦37kg

25,059 收藏2
【早安健康/ 富永康太(日本食慾控制減肥協會代表理事)】我從小就因為肥胖而煩惱。為了瘦下來,無論是去健身房、低醣飲食,還是一天一餐全部都試過了,但最後還是會變胖。就在我已經自暴自棄的時候,接觸到食慾控制法。

現在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瘦下來,瘦到連參加同學會時,以前的同學都認不出來(笑)。(千葉達典/50多歲男性)

肥胖的真正原因在於「體內恆定」



各位為了瘦下來,採取了什麼樣的傳統減肥法呢?想必多半都是以下兩者之一:
  • 減少吃下去的量(減少攝取量)
  • 運動(增加消耗量)

然而從人體的機制來看,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方法。人類吃得太多、代謝變差、變得易胖的真正原因在於「大腦」。如果不從根本的原因「大腦」下手,只是減少表面上的攝取量,或是增加消費量,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容易變胖的體質本身沒有改變,即使暫時瘦下來,也會立刻恢復原狀。反之,「食慾控制法」為了治療肥胖的源頭,則從大腦的「體內恆定(homeostasis)」機能下手。

傳統減肥法與「食慾控制法」



人體原本應該具備自動調節食慾,以及避免體重上升過多的機能。這就是「體內恆定」。

這個名詞原本指的是避免血壓或血糖值上升過多的自動調節機制,但現在已經知道人體也能自動調節食慾(體重)。換句話說,人會變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幫助食慾(體重)恢復正常值的「體內恆定」機能衰退。

而傳統減肥法因為是會勉強自己身體的減肥方法,會因為營養失調,以及限制及禁止造成壓力。於是導致「自律神經」與「荷爾蒙」機能衰退,破壞「體內恆定」,反而使人更加暴飲暴食。

至於「食慾控制法」則是「不限制飲食」「沒有禁止食品」「不需要劇烈運動」的減重法。只需要稍微調整食物的質與吃法,就能幫助「體內恆定」發揮正常功能,不需要改變吃下去的量。

請你現在立刻開始「食慾控制法」,獲得再也不會發胖的身體吧!

20:20:60的黃金比例



我想各位或許聽過「PFC平衡飲食法」。P是蛋白質(protein),F是脂質(fat),C是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PFC就來自這3個字的字首,指的是三大營養素的平衡。營養素當中,具備熱量的只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這三種。至於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本身則不具備熱量(正確來說,也有一些具備熱量的膳食纖維)。

PFC平衡指的是「提供總熱量的三大營養素的比例」。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白飯(碳水化合物)與肉類等配菜(蛋白質、與脂質)的比例。

厚生勞動省的日本人飲食攝取標準建議,「P:F:C=13~20:20~30:50~60」。這個平衡設定在不會因為各個營養素過量或不足而發生問題的範圍。蛋白質不足將招致「惡性營養不良(kwashiorkor)」,換句話說就是飢餓狀態,引起毛髮、牙齒、肌膚等的問題。脂質不足則會造成便秘、月經失調、皮膚粗糙等,至於碳水化合物不足或過量,則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無力感等身體不適的狀態。

因此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不要低於各個營養素建議數值的下限,才是健康的減肥。

此外,如果想要變瘦,可以降低每公克熱量較高的脂質的比例,提高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這麼一來,即使吃一定程度的量也能抑制熱量攝取。再者,三大營養素當中,脂質最容易變成脂肪,因此降低脂質的攝取對於減肥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某項研究顯示,飲食中的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比例愈高,消耗的熱量則變得愈少。這是使用大鼠進行的研究,其結果發現,飽和脂肪酸攝取的比例愈高,愈容易導致自律神經的作用變差,降低消耗的熱量。

此外,某項調查脂肪累積量的研究顯示,總是在用餐時多吃一點的狀況下,碳水化合物的過量攝取在轉換成脂肪時有上限,但過量攝取的脂質則會全部轉換成體脂肪。

從這項研究也可以知道,如果想要變瘦,將脂質的攝取量維持在最低標準,提高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取量才是正確做法。實際指導時也一樣,只要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當食慾穩定之後,減少點心等多於熱量的攝取,就能順利地逐漸瘦下來。採用這種黃金比例飲食法,能夠以適量的食物滿足食慾,促進自律神經的運作,因此也能提高代謝。而最適當的PFC比例,就是「P:F:C=20:20:60」。

本文摘自《搞定自律神經,我竟輕鬆減掉37公斤!》/富永康太(日本食慾控制減肥協會代表理事)/墨刻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