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5寶穴」每天按12下,刺激胰島素分泌、清熱滅心火!

37,153 收藏4
【早安健康/羅明江中醫師】 兔年珍藏 降糖五寶穴

古人將「糖尿病」稱為消渴,《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中醫將消渴分為上、中、下三消,肺熱傷津、口渴多飲為「上消」,胃火熾盛、消穀善飢為「中消」,腎不攝水、小便頻數為「下消」。

中醫辨證論治,依臨床表現為「上消」:肺熱傷津(主要在心肺),「中消」:胃熱熾盛、氣陰虧虛(主要在脾胃),「下消」:腎陰虧虛、陰陽兩虛(主要在肝腎)。典型症狀表現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身體消瘦。

降糖五寶穴的介紹



  • 刺激胰島素分泌—胰俞穴


    肩胛骨呈現為一個倒置的三角形,在其下角對應的脊柱則是第七胸椎,再往下數一個椎體為第八胸椎,而此穴位於第八胸椎下旁開1.5寸之處。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消渴咽喉乾,灸胃下俞」,而胃下俞指的就是胰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經常按壓此穴位能夠有效地刺激胰島素分泌。透過按壓此穴位將有助於活化胰臟,促進胰島素分泌,疏肝利膽、活血化瘀,養胰健脾,調和腸胃,因此改善糖尿病症狀。

  • 降血糖—然谷穴


    據文獻記載,此穴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乃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位於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解剖學上稱之「舟骨粗隆」,這個粗隆的下方凹陷就是穴位所在。

    按壓此穴可增強脾胃,益氣固腎,清熱利濕,具有瀉熱、消脹、寧神的功效。治療消渴的口乾舌燥症狀,並得以調降血糖、滅心火,讓人緩解心神不寧。

  • 清熱潤肺—魚際穴


    屬手太陰肺經的「滎穴」,位於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就是大拇指後的手掌內側。

    上消跟肺陰不足、肺熱有關,表現為多飲的症狀,需著重在達到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緩解多口渴的症狀,可以按壓此穴。具有 清肺熱、滋陰降火,利咽喉的功效。

  • 控制食慾—內庭穴


    屬於足陽明胃經的「滎穴」,位於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腳面和腳底,上下按壓或按揉此穴位。

    中消跟胃陰不足、胃熱有關,表現為多食的症狀,需著重在達到清胃瀉火、養陰增液的功能,可以按壓此穴。具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和胃健脾、清新安神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慾,治療口氣重、便秘,抑制糖尿病的多食症狀。

  • 緩解尿多—關元穴


    位於前正中線臍下3寸,是任脈起始穴,亦是至陰的穴位,雙手搓熱後快速按摩此穴位。

    下消跟腎陰不足、腎虛有關,表現為多尿,需著重在達到滋陰固腎、補益下焦,可按摩此穴位。達到滋補腎陰、培元固本的調節作用。

那怎麼按壓呢?



按的時候是這樣,1.2.3.→放掉,1.2.3.→放掉,這是「按法」。一天可以按個12次左右,只要按壓到有痠痛或痠脹的感覺即可。學習並珍藏這五大寶穴,通過適當的按壓來調整陰陽,調和氣血,並疏通經絡,不僅能益腎補虛,也能達到清泄三焦燥熱,增進滋陰健脾等功效。

作者簡介:羅明江中醫師,現職:羅明江中醫診所院長。經歷:中醫傷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長庚醫院針傷科主治醫師、義大醫院針傷科主任,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醫學士。專長中醫骨傷科、針灸科、骨關節疾病等。 羅明江中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