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腫成象腿、行走困難是髂靜脈壓迫!嚴重恐引血管栓塞奪命,日常4招預防

11,588 收藏0
【早安健康/問8線上健康諮詢 李紹榕醫師】「打麻將久坐,一覺醒來竟覺得下肢腫脹不適。」你也有這樣的煩惱嗎?可能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找上身喔!人體的靜脈與動脈相比,管壁彈性較差、管腔壓力較小,易受到外力壓迫而影響血液回流,造成水腫、酸脹等症狀,而當髂靜脈受到壓迫時,即為髂靜脈壓迫症後群(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LVC),嚴重起來甚至會引發肺栓塞、靜脈高壓等疾病。

症狀與就醫



在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初期,病患多半不會有症狀,但隨著壓迫逐漸嚴重產生靜脈高壓,症狀也將越來越明顯。常見的症狀包含下肢水腫、疼痛,及行走困難,通常在休息或抬腿之後能夠略為改善。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還包括雙腳外觀出現鐵鏽色的色素沈澱、下肢腫脹如象腳等。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多發生於左腳,絕大部分的案例為右總髂動脈與第五腰椎壓迫左髂靜脈所致[1],不過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壓迫。髂靜脈壓迫也可能發生於右腳或雙腳,若無即時治療,就可能產生上述症狀與其他併發症。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併發症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髂靜脈受到壓迫時,下肢血液回流變差,若長期久坐或置之不理,可能會加劇回流不佳的狀況,因而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更甚者,若血栓從下肢靜脈回流到肺部,易引發肺動脈栓塞,讓患者陷於生命危險中。雖然東方人發生肺栓塞的機率低於西方人[2],但切勿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仍須注意自身健康。因此,如果自己有久坐的習慣,同時出現下肢水腫、疼痛等症狀,建議儘早就醫,避免疾病繼續惡化。

診斷



由於下肢水腫及疼痛可能肇因有許多,因此需透過不同的檢查來確立病因。舉例來說,髂靜脈壓迫症較少影響雙側,若病患出現雙腳腫脹的症狀,可能會先懷疑是不是心、肝、腎的疾病所導致的,因此會進行抽血檢查來排除。若檢查出來數值都正常,那就會再考慮是否是髂靜脈壓迫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水腫。

經過前述檢查後,若醫師懷疑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會進行非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技術如血管超音波、血管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等。超音波能幫助判斷髂靜脈受壓迫的程度,並監測髂靜脈下游有無受到影響而減少回流;而血管電腦斷層合併3D立體影像重建則可清楚定位病灶位置,並確認血管走向、有無構造上的異常等,方便後續治療。另外,亦有一些侵入性的檢查如血管內超音波,能將微小的超音波探頭深入血管內部,能夠用來確立病因,同時評估之後治療的位置。

治療選項



「診斷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後,要怎麼進行治療呢?」

根據髂靜脈受壓迫的程度輕重,醫師會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若僅是輕微的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可先採用保守的治療方式,包括穿著減壓彈性襪、抬高患肢來幫助血液回流,並且避免久坐久站,增加下肢活動等。另外,若水腫症狀明顯,醫師也可能開立利尿劑來減緩症狀,亦可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靜脈血栓發生的機會。

若壓迫程度較嚴重,醫師會考慮使用「血管成形術」,利用氣球擴張髂靜脈受壓迫處,以維持足夠的血流供應,更嚴重的病患則會加置「金屬支架」以撐開狹窄的血管。目前這些治療方式都能透過微創手術來減少術後傷口疼痛、出血及感染等問題,風險較傳統侵入性開腹手術低。術後,病患亦可能需服用抗凝血劑來控制病情,避免未來形成血栓。若使用金屬支架置放,由於其為外來物,容易凝血,因此需更加注意抗凝血劑的服用。

此外,治療前須先評估病患血管內有無血栓,若有血栓則需事先進行「血栓溶解術」,將原有血栓去除後才能進行血管成形術或金屬支架置放。

「治療後,就不會再發生髂靜脈壓迫了嗎?」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治療並非一勞永逸,在治療後仍須持續進行長期照顧,方法其實就是前述提及之保守治療,包括:減壓彈性襪、抬腿、避免久坐等,預防疾病再次找上身!

常見族群與預防運動



「那我會不會發生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好發於20至50歲的女性[3]。研究顯示,女性發生的機率約是男性的兩倍,並且女性發生的年紀較男性低[4]。其他女性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產後、多產及服用口服避孕藥等。女性發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骨盆腔結構的不同及生理週期變化的誘發等。另外,脊椎側彎可能造成解剖構造上髂靜脈的壓迫、身體缺水會造成血液黏滯性增加、身體因疾病而處於高凝血狀態,也都可能增加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發生的機會[1]。

「上面提及的大多是不可控制的因素,那我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髂靜脈壓迫的發生呢?」如同前述有提過的內容,久坐的上班族也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好發族群,定時起身活動手腳,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少腰椎四、五節對靜脈的壓迫,要注意坐姿和站姿,並加強腰椎核心運動的鍛鍊,就能避免血液積聚於下肢造成的腫痛,也可以預防深層靜脈血栓的形成喔!另外,多喝水降低血液黏滯性、多做有氧運動促進心血管系統,也都能降低發生血栓的風險。

結語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發現,出現症狀時常常已經有一定的嚴重程度。因此,平時就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警覺心,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保持身體活動力。若為高風險族群,且身體出現下肢不對稱腫痛或走路不順的跡象,要儘早就醫,尋求醫師的評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多活動手腳,救救自己的下半「身」!

參考資料:
  1. Albeir Y Mousa. (2021). May-Thurner syndrome. In Kathryn A Collins (Ed.), UpToDate. Retrieved February 5, 2023
  2. Law Y, Chan YC, Cheng SWK. Epidemiological update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sian J Surg. 2018;41(2):176-182. doi:10.1016/j.asjsur.2016.11.005
  3. Mayo Clinic. (n.d.). May-Thurner Syndrome.
  4. Kaltenmeier CT, Erben Y, Indes J,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May-Thurner syndrome with emphasis on gender differences.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18;6(3):399-407.e4. doi:10.1016/j.jvsv.2017.11.006

作者簡介:問8線上健康諮詢,透過民眾的詢問分析出國人對醫療知識的缺口,並提供正確的醫療健康資訊。 問8線上諮詢臉書、  問8線上諮詢官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