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強力襲美、港!美警告:死亡率有6成,4類人小心

21,969 收藏0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近期「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以驚人速度傳播,不僅美國超過半數的洲已淪陷,就連香港九龍醫院日前也爆發院內感染,而造成8人染疫,和較普遍的白色念珠菌不同,耳念珠菌不僅具有抗藥性較難治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更發現,近半數感染者會因嚴重感染在90天內死亡,而引起關注。

美國CDC指出,2016年僅有53人因耳念珠菌死亡,但2021年卻來到近1500人,而該真菌活躍地區也從紐約等地蔓延至全美,有一半的洲都已出現病例。離台灣較近的香港自2019年出現首宗感染以來,感染量也逐漸增加,不僅2020年時瑪嘉烈醫院、仁濟醫院已出現耳念珠菌個案感染,日前九龍醫院再度爆發院內感染,共有8人染疫,顯見情況不容忽視。

耳念珠菌是什麼?5大重點值得關注:不僅有抗藥性,死亡率更高達3~6成



耳念珠菌是2009年首度在日本從病人外耳道分離出的菌株,因其多重抗藥性,再加上該菌株於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非洲的醫療院所都有造成感染而引起關注。美國CDC則進一步指出耳念珠菌值得關注的5原因:
  1. 恐造成嚴重感染:超過1/3的患者因嚴重感染而死去。
  2. 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代表耳念珠菌對常用於治療念珠菌感染的藥物具有抵抗力。
  3. 難鑑別:若在沒有特定技術的實驗室中容易鑑別錯誤,導致不適當的處置。
  4. 已有醫療機構爆發感染:快速識別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很重要,才能採取預防措施阻止該菌傳播。
  5. 已變得越來越常見:已在世界各國蔓延開來。

此外,美國CDC還發現,在部分患者中,耳念珠菌可能會進入血流中,並進一步擴散至全身,導致嚴重的侵襲性感染,進一步影響血液、心臟、腦部、眼睛、骨骼等身體其他部位。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則於記者會說明,耳念珠菌病患的死亡率高達3~6成,由於感染後死亡率高,因此成為不容忽視的疾病。

感染耳念珠菌有什麼症狀?不只發燒、低血壓,還恐引起菌血症等嚴重感染



綜合美國CDC與台灣《感染控制雜誌》衛教資料,感染耳念珠菌後可能會引起,血流、傷口、耳朵感染。若該菌進入血液中,就可能進一步擴散全身,導致嚴重侵襲性感染,影響血液、心臟、腦部、眼睛、骨骼等身體其他部位。耳念珠菌感染以菌血症最為常見,但腹腔內、泌尿道、皮膚與軟組織、肺部感染等部位也有感染的可能性。會出現的症狀則包括:
  • 發燒
  • 冷顫
  • 流汗
  • 低血壓
  • 疼痛
  • 疲勞

而根據台灣過往耳念珠菌患者案例,3名患者出現的症狀都不太一樣:
  • 50多歲男性:因糖尿病、天疱瘡有服用類固醇、抗生素治療,因皮膚感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後,發現感染耳念珠菌。
  • 6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中風病史,當年5月曾意識混亂診斷為敗血性腦病變,有洗腎、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同年7月住院3洲,出現發燒、血壓偏低等狀況,發現感染耳念珠菌。
  • 40多歲男性,有外耳道膽脂瘤病史,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等症狀持續1個月,就醫培養檢出耳念珠菌。

誰可能會感染耳念珠菌?4類人易中標,預防首重2原則



綜合美國CDC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中心(UC Davis Medical Center)衛教資料,一般來說,耳念珠菌不會對健康民眾造成威脅,但生重病、頻繁留在醫療機構、免疫系統孱弱民眾感染的風險較高。

其中,接受導管治療(如呼吸管、灌食管、中央靜脈導管等)的民眾受感染的風險最高。其餘危險因素則與其他類型的念珠菌感染相似,包括:
  • 近期動手術的民眾
  • 糖尿病
  • 使用廣譜抗生素、抗真菌藥物
  • 重症患者:羅一鈞提醒,耳念珠菌的嚴重感染個案,常發生在多重慢性病、重症患者身上,包括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洗腎等。

耳念珠菌不只會人傳人,還可透過汙染物體表面傳播,因此哈佛醫學院副教授Jatin M. Vyas建議,在接觸他人或觸碰任何物體前後,應養成勤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雙手的習慣。若有親人被耳念珠菌感染,則應暫時與家人分開,隔離至其他房間。

此外,洗手也是重要的預防之道。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提出:「拯救生命,從清潔雙手開始​​!」洗手人人都會,但是洗得確實卻不一定能夠落實,一般人很容易忽略指甲、指縫和手背。台灣衛福部特別以「內、外、夾、弓、大、立、腕」七字訣,宣導洗手需要確實正確,且要洗20秒才能洗得乾淨。此外,酒精性乾洗手又比肥皂洗手效果來得好;若手部沾到血液、黏膜、分泌物,或者手上有傷口,則需用肥皂和水清潔:
  • 內:搓揉手掌
  • 外:搓揉手背
  • 夾:搓揉指縫
  • 弓:搓揉指背、指節
  • 大:搓揉大拇指與虎口
  • 立:搓揉指尖
  • 腕:搓揉手腕

此外,提升自我免疫力,也是預防念珠菌感染的根本之道,特別是可多吃多元蔬果,許多研究都指向蔬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B群、C、β胡蘿蔔素、多酚等)以及礦物質等,若能同時維持健康作息、維持運動習慣,自我免疫力都能因此提升。

參考資料:
  1. 美耳念珠菌病例增「驚人速度傳播」 台累積3例 1人重症住ICU
  2. 傳染病蔓延中!美爆「耳念珠菌」疫情 梅毒捲土重來
  3. 攻陷半個美國!奪命耳念珠菌病例激增 近半病人90天內死亡
  4. 九龍醫院爆耳念珠菌個案組群 逾3成患者90日內身亡 邊5類高危人士
  5. 新興抗藥性念珠菌的威脅:耳念珠菌
  6.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Candida auris
  7. Candida auris: A drug-resistant germ that spread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8. Invasive Candidiasis
  9. 美國爆耳念珠菌傳播 台灣也累積3例
  10. 美爆致命耳念珠菌疫情 台灣曾有3例皆無抗藥性
  11. CDC issues warning about increase of drug-resistant Candida auris infections
  12. Candida auris infection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耳念珠菌強力襲美、港!美警告:死亡率有6成,4類人小心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