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蛇怎麼辦?4環境條件蛇種大不同,6招預防被蛇咬
以往蛇似乎只在大自然中出現,不過隨著蛇的棲地被破壞,在房屋興建過程中,蛇類也可能跑向鄰近建築尋找躲藏空間,增加人、蛇碰面機率。根據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資料,人的體型比蛇大得多,蛇看到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逃跑,且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民眾不斷挑逗,使蛇警戒保護自身,又或踩到蛇才會被咬傷。
台灣常見的毒蛇包括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眼鏡蛇與雨傘節,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毛俊傑曾受訪說明,每種蛇對環境的容忍度都不同:
- 月均溫偏高出現頻繁:雨傘節、眼鏡蛇、南蛇、紅斑蛇、大頭蛇等。
- 雨量多:雨量越高,眼鏡蛇案例也越多,因此在高溫高濕日子眼鏡蛇出沒機率增加。
- 不受氣溫、季節影響:百步蛇、赤尾青竹絲等,即使是冬季、中高海拔山區、雨天都有機會遇見。
- 和都市較近:雨傘節、龜殼花。
就過往統計來看,雨傘節與龜殼花和都會區較近,不過毛俊傑說明,牠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甚至因為牠們能捕食老鼠,能降低老鼠對傳播各類疾病的危害,好好地「人蛇共處」,維持自然平衡相當重要。若想盡預防毒蛇咬傷,衛福部建議民眾留意以下7要點:
- 不要抓蛇、逗蛇。
- 在毒蛇出沒地區,最好穿皮靴、厚長褲。
- 不要空手伸入中空樹叢、濃密雜草堆、翻動石塊,跨過石塊、木頭等物。
- 露營時應選擇空曠、乾燥的地區,避免紮營於雜物堆附近。晚上應在營帳周圍升起營火、火炬。
- 在毒蛇常出沒地區,不要涉水、游泳,以防被水中毒蛇咬傷。
- 經過草堆、石縫、枯木、竹林、陰濕處、溪邊等蛇類喜歡棲息處應特別留意。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春天踏青不小心被蛇咬到!你想到的6個處理方式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