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咬怎麼辦?冰敷、用嘴吸…6事不能做!

19,312 收藏1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春暖花開,冬眠中的動物們也紛紛甦醒,加上清明連假、掃墓將至,想出遊踏青、爬山、整理墓地的民眾要多注意了。日前有山友在三峽健行,回程時卻發現一條粗大的眼鏡蛇拱起蛇身,發出嘶鳴對峙,令他嚇出一身冷汗。過往的影視作品常帶給民眾被蛇咬傷後需嘴吸出毒液、喝酒驅毒的印象,不過專家指出,這些印象中的對應習慣恐令後果更嚴重。

被蛇咬傷怎麼處理?冰敷、用嘴吸、喝酒驅毒恐讓傷口更嚴重!



被蛇咬傷該怎麼辦?若真的不慎被咬傷,綜合馬偕急診醫學部醫師翁梓華與台中榮總資料,7個印象中的應對方式都是錯誤選項,可能令傷勢變得更加嚴重:
  1. 不要打蛇:可能讓蛇攻擊第二次。
  2. 不要吸吮、切開傷口:可能增加感染機率,或加速毒液吸收。
  3. 不要塗抹精油、草藥:無法有效止痛,還可能讓組織更容易壞死。
  4. 不要火烤、冰傷口:恐導致血管收縮,讓組織更容易壞死。
  5. 不要喝酒: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蛇毒擴張。
  6. 不要跑步: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蛇毒擴張。

被蛇咬後可進行以下處理:
  1. 拍照、錄影:紀錄蛇的外觀,幫助醫師判定蛇的種類。
  2. 解開束縛物:毒蛇咬傷約有96%在四肢部位,應脫下戒指、手鐲等物,以免中毒使組織腫脹,不僅不好取下,還會令局壓迫更嚴重。
  3. 清洗:若咬傷部位沾到泥土、垃圾等髒污,可清洗傷口。
  4. 捆綁靠近心臟的一端:可透過襪子等身上物品在靠近心臟處稍作綑綁,阻止血液、淋巴回流。
  5. 保持鎮定、不要驚慌、不要隨意移動:避免毒液流往心臟速度加快。

被蛇咬傷會出現什麼症狀?3類蛇毒症狀大不同,若沒大礙要觀察多久?



被蛇咬傷出現的臨床症狀依據蛇的種類也有所不同。綜合奇美醫院與翁梓華醫師的資料,3大常見毒素及應觀察的時間如下:

出血性毒蛇:如龜殼花、百步蛇、青竹絲



一般於30分~1小時內,產生局部腫脹、淤血、疼痛、淋巴結腫大。若未經治療,則腫脹會由咬傷處迅速擴展,並恐導致水泡、肌肉壞死、血壓下降、昏迷或休克全身性症狀。由於有時會在咬傷後12小時才出現症狀,建議可在醫院多觀察久一點。

神經性毒蛇:如眼鏡蛇、雨傘節



此類神經性毒素會作用於運動神經與肌肉接合處,症狀多為複視、眼瞼下垂,接著在數十分鐘~1、2小時內,造成吞嚥困難、肌肉無力痙縮、瞳孔擴大、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傷口較少疼痛、瘀血,即便腫脹也不會像出血性毒素一般擴散。若症狀輕微(局部麻痛),也未在6~8小時惡化,研究顯示出院門診追蹤即可。

混和性毒蛇:如鎖鏈蛇、海蛇等



會造成上述出血性、神經性毒蛇咬傷臨床症狀,包括凝血、溶血毒、神經毒、心臟毒、肌肉毒等。由於綜合兩種毒素特性,也建議在醫院多觀察一段時間。

市區也可能遇到蛇?不想被蛇咬該怎麼做?下一頁專家提醒6招預防蛇咬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標籤: 保健新聞 中毒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