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設鬧鐘就對了!回籠覺的通關密碼:一次、五分鐘,神清氣爽睡醒

9,703 收藏0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您是否常常睡懶覺、使用鬧鐘的貪睡功能,反覆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呢?專家表示,這不僅有可能會令身體更加疲倦,令自律神經、生理時鐘受影響,甚至還恐提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若真的想睡回籠覺也有解,除了應遵守「只睡1次、睡5分鐘」的原則外,調整鬧鐘鈴聲也能令人快速、神清氣爽地起床。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於臉書專頁為文引述研究指出,根據美國統計,有一半以上使用鬧鐘的民眾不會在鈴響第一時間起床,甚至有超過20%的民眾會設1個以上的鬧鐘。

而這些延長鬧鐘,每隔5分鐘叫一次,反覆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的民眾,在長期受鬧鐘影響下,不僅睡眠品質不佳,還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諸多負面影響:
  • 注意力不足:產生類似腦霧症狀,且易出現疲倦、頭痛等狀況。
  • 慢性疾病惡化:恐因長期被鬧鐘驚醒,使血壓、心率、腎上腺素迅速上升,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

鬧鐘貪睡功能、多次睡回籠覺,恐影響睡眠周期與自律神經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小林弘幸也曾針對民眾常用的「貪睡功能」(即使將鬧鐘按停,一段時間後仍會再響的功能)與在多個時間設定鬧鐘的方式提出評論,表示睡眠周期與自律神經會受嚴重影響。

睡眠可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兩種類,並在這兩個時期間不斷循環。小林弘幸指出,在快速動眼期時,雖身體仍在休息,但腦部已經處於甦醒狀態。若是健康的睡眠,早上時應是快速動眼期比例多,若想神清氣爽地睡醒,就要在此階段,或此階段前後清醒為理想。

假設,最初的鬧鈴聲讓民眾脫離快速動眼期,而民眾此時按下鬧鐘睡回籠覺,此時進入的將會是「非快速動眼期」,接著反覆甦醒、睡下,好不容易做好清醒準備的大腦,將再度進入休息模式,便會使早上起床後腦部一片混亂。

不僅如此,小林弘幸進一步解釋,以自律神經的觀點思考,在最初鬧鐘響時,交感神經便會占優勢,再度睡下則換成副交感神經優勢,接著貪睡鬧鐘再響又會提升交感神經運作,如此反覆多次,便會導致疲勞。

老是想要再睡一下,怎麼做才不會反而更累?下一頁看看專家建議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