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身體累出癌症、心肌梗塞!天然B群這樣吃、3款補氣茶趕跑疲憊

59,576 收藏2
【早安健康/康涵菁中醫師】

休息不足,累垮身體



多數人都會感覺到疲勞,有些人是生理性疲勞,有些人則是病理性疲勞,或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短期生理性疲勞經過適當地休息就可以緩解,然而一旦身心持續處於高壓情況,又休息不足,就容易讓疲勞感繼續殘留體內,便可能會演變成長期疲勞,甚至累積成疾病。

當人體長期感到疲憊,需要先了解是由於經常熬夜或是作息不正常所導致,抑或是其他疾病所造成,例如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低下和腎上腺低下)、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感染(如:萊姆病、EB病毒感染或肺膿瘍)、貧血、營養不良、長期睡眠障礙或是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引起慢性疲勞。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定義,所謂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指的是疲勞感持續,或斷斷續續出現長達6個月以上的現象,排除其餘重症及癌症等可能性後,疲勞感無法因睡眠或休息而減緩,且日常活動力也降低,並合併有下列4項以下次要症狀,即可確診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 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
  • 勞動後,極度疲憊。
  • 睡眠仍無法改善疲勞。
  • 肌肉酸痛。
  • 非發炎性之多發關節痛。
  • 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之頭痛。
  • 重複發生的喉嚨痛。
  •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 

臨床上,好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年齡大多在40~60歲之間,其中又以女性發生率比男性更高。此外,若是長期工時較長、情緒壓力大,或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的腦力勞動者,發生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而長期處於壓力及疲勞之下,如果又無法適時讓身心好好休息放鬆,日後身體很容易衍生出許多疾病,因為過度疲勞和壓力會使得身體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而在消耗氧氣的同時會產生自由基,然而一旦自由基產生過多來不及分解而失去平衡,就容易傷害細胞,如此一來身體就需要更多能量去修復細胞,結果就是人體更容易感到疲累。

而當身體的能量都被用在修復細胞的部分,免疫系統無法獲得正常能量的供應下,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的能力就會下降,人體會比平時更容易感冒生病,甚至會使得潛在體內的癌細胞有機會快速增長。所以長期疲勞若不妥善處理,後續就可能會罹患許多疾病,像是:

  1. 憂鬱症
    長期處於壓力、疲勞而未得到適當休息,會使得身體處於慢性發炎且持續緊繃的狀態,腦部活性也會因能量及血氧供應不足而越趨低下,除了精神難以集中、記憶力衰退之外,也會比往常更容易感到焦慮,同時對生活大小事情感到提不起勁,進一步可能導致憂鬱纏身。

  2. 大腸激躁症
    一開始在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大量壓力賀爾蒙也就是皮質醇去提振精神,同時腸道也會開始合成血清素,以促進腸胃蠕動,導致一感到緊張焦慮就會容易腹瀉。然而當疲勞壓力持續累積,身體分泌過多的皮質醇,反而容易降低腸胃的蠕動,同時食慾也會降低,吃得少加上腸胃蠕動減少的情況下,就可能會便秘。如果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一長,腸道中的好壞菌叢失衡,也會進一步影響大腦與腸道的訊息連結,進而加重疲憊感。

  3. 纖維肌痛症
    經常感到疲勞或是壓力,可能會讓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而讓身體對疼痛變得敏感,對於刺激所產生疼痛感的閾值會比其他人都來得低,同時也因為身體長期處於緊繃而無法放鬆,肌肉失去應有的彈性。和一般疼痛不同的是,纖維肌痛症的疼痛範圍會同時涵蓋身體兩側與腰部上下區域,並且持續三個月以上。

  4. 癌症
    人體疲勞時免疫功能會較為低下,修復DNA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若是無法完整修復受損的DNA,就有可能使得細胞凋亡或是突變,假設受損的位置位於致癌基因或是抑制腫瘤基因上,就有機會導致腫瘤細胞增生。

  5. 慢性頭痛
    身心長期處於備戰狀態,再加上工作時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頭頸部肌肉過度緊繃僵硬,血管緊縮而導致供血不足,就可能會產生頭痛。如果沒有適當休息或是遠離壓力源,只是吃止痛藥物壓制,不僅無法根治,還可能變成慢性頭痛。

  6. 心腦血管疾病
    當精神、肉體上的疲勞過度累積,會使得心臟負荷過大,耗氧量增多,心肌容易缺氧。此外,身體感受到壓力時,體內腎上腺素會飆升,造成血管收縮而血壓升高,交感神經也會亢奮,使得血液變得濃稠,假使是本身就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患者,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

  7. 胃潰瘍
    疲勞過度將會減弱胃黏膜的防禦保護,如果又加上飲食時間不正常,食物的挑選不正確或是經常處於緊張抑鬱的情緒,都會影響到胃酸分泌,進而造成胃黏膜的損傷,導致潰瘍。

  8. 卵巢早衰
    無法好好休息或是經常熬夜,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影響性荷爾蒙的穩定。一旦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減少,便可能提早進入更年期,增加骨質疏鬆及心臟病的風險。

中醫觀點認為,慢性疲勞歸屬於「虛勞」範疇,當人體五臟有任一處出現虛損,若無適時地減少消耗或是補充精力,就有可能產生慢性疲勞。造成虛勞的原因很多,黃帝內經中提及「勞則氣耗」,無論是身體的勞動或是心理上的勞損,都會進一步影響體內氣的生成和運行,產生氣虛或氣滯,時間一長,「氣滯而血瘀,氣衰而血少」,還會進一步形成血虛或是血瘀體質。

因此,臨床上中醫可以將慢性疲勞根據體質、肇因、以及病程進行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症狀,再區分作心脾兩虛型、肝鬱氣滯型、氣滯血瘀型以及等三大類型。

  1. 心脾兩虛型
    • 成因:常見於思慮過多,飲食不節的患者。
    • 症狀:主要症狀除了提不起勁的疲憊感外,還有淺眠易醒、健忘、腹脹腹瀉、四肢無力、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
    • 推薦茶飲——桂圓紅棗茶
      • 作用:補益心脾之血,由於「血為氣之母」,藉由補血也能達到補氣之功。
      • 做法:準備4~5顆桂圓肉,搭配拍碎或劃開的紅棗2~3顆,再放入500c.c.的水煮沸後再以小火續煮3~5分鐘即可。
      • 注意事項:桂圓的日攝取量勿超過5~6顆,並且注意自己是否有出現口乾舌燥等上火症狀,若有血糖方面問題的病人也最好避免食用。

  2. 肝鬱氣滯型
    • 成因:多見於工作或是家庭壓力大,情緒總是處於亢奮緊繃的患者。
    • 症狀:除了伴隨焦慮、怒氣的疲憊感外,往往還會有反覆的頭痛、胸悶腹脹、咽喉阻塞感等症狀,女性也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的問題。
    • 推薦茶飲——生薑薄荷茶
      • 作用:疏肝理氣,解鬱化滯。
      • 做法:選取3~4片薄荷葉與2~3片薑放進壺裡,用500c.c沸水沖泡,浸泡5~10分鐘後飲用。

  3. 氣滯血瘀型
    • 成因:多見於長期久坐,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平常又沒時間運動的患者。
    • 症狀:除了全身痠痛的疲憊感外,還容易注意力難以集中、面色晦暗,肢體易發冷或麻木的情況。
    • 適合茶飲——丹參黃耆茶
      • 作用:能夠活血補氣,適合氣滯血瘀型的患者。
      • 做法:準備丹參10公克以及黃耆10公克,放入500c.c.的水煮沸後再以小火續煮3~5分鐘即可。
      • 注意事項:孕婦以及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請勿食用。

除了根據體質飲用上述茶飲外,推薦下列三大組穴位給經常感到疲倦的民眾,藉由養成穴道按摩的習慣,以達舒緩放鬆、消除疲勞的效果。

  1. 清利頭目,提神醒腦
    • 穴位:百會穴與四神聰穴
    • 找法:兩耳尖連線與兩眉中點向上交會處,即是百會穴。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旁開一寸(大拇指寬)共四處,就是四神聰穴。

    • 功用:頭部為諸陽之會,按壓百會穴與四神聰穴,可以提升陽氣至頭頂,有助集中精神,提神醒腦,也能夠緩解頭痛。

  2. 安神定志,寧心助眠
    • 穴位:神門穴和內關穴
    • 找法:神門穴位於手腕關節腕橫紋尺側端凹陷處,內關穴則是在手腕內側,腕橫紋上兩寸(三指幅),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兩筋之間。

    • 功用:神門穴和內關穴分別是心經與心包經的穴位,能夠補益心臟氣血,也是穩定心神的兩大穴位,許多慢性疲勞的民眾儘管白天感到疲累,晚上還是不好入睡或睡睡醒醒,更容易累積疲勞,因此在睡前或是平常面對壓力時可以按壓這兩個穴位,有助於心情放鬆,提升睡眠品質。

  3. 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 穴位:合谷穴和太衝穴
    • 找法:合谷穴位於手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太衝穴則是位於腳背,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趾縫往上一寸(大拇指寬)。

    • 功用:合谷穴和太衝穴又合稱為四關穴,對於頭面部疼痛、關節疼痛或是經痛都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兩者搭配可疏通一身氣血,緩解緊繃僵硬的肌肉。

對於慢性疲勞患者,飲食方面可以適當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像是糙米、麥片、堅果、鮭魚、秋刀魚、奶蛋類以及深綠色蔬菜與藻類。因為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可將吃進來的食物轉化為能量與營養,同時還有穩定神經,協助止痛等功效,能夠有助於消除疲勞。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許多慢性疲勞患者經常會仰賴喝咖啡來提神,但是咖啡因只能暫時刺激交感系統,而使腎上腺素分泌短暫上升,讓人短時間有精神,但並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反而會造成體內失衡更加嚴重,長期下來越喝越累。

其實,最根本的解決方式仍是充足的休息,並且對於造成自身壓力的人事物去設定「停損點」,適當地聆聽體內的聲音,遠離壓力源,而不要忽視身體所發生的求救訊號。平時盡量維持規律的運動,最好是有氧、無氧運動以及肢體伸展三方面都兼顧,剛柔並濟,如此一來不僅能強化心肺功能,同時也能增加身體的抗疲勞力。

作者簡介:康涵菁中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經歷包括中國醫藥大學後中醫學系、璽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見習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實習醫師、韓國慶熙大學韓醫學系研習。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